翁青雅翻车事件后续,品牌回应删回视频避重就轻,网友怒怼,比翻车更败好感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关键点:
1. "事件起因 (翁青雅翻车)":网红翁青雅在直播或公开场合进行品牌宣传时,发生了失误、尴尬场面或者言行不当,引发了争议和负面评价。具体“翻车”的原因和内容没有详细说明,但足以引起广泛关注。
2. "品牌初步回应 (删回放避重就轻)": "删回放":品牌方删除了相关视频或直播回放,试图将翁青雅的“翻车”瞬间从公众视野中抹去。 "避重就轻":在回应(如果有的话,或者通过删除行为本身传递的信息)中,品牌方似乎没有正面、诚恳地承认问题或解释情况,而是选择回避核心矛盾,或者只提及不敏感的部分,缺乏担当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3. "网友反应 (怒怼)":这种处理方式激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 "“怒怼”":网友用激烈的言辞批评、指责品牌方的行为。 "“比翻车更败好感”":这是网友的核心观点。他们认为,品牌方在危机发生后的这种逃避、不担当的态度,比翁青雅本身的“翻车”事件更让消费者失去信任和好感。这体现了公众对于品牌在危机公关中透明、负责、真诚沟通的期待落

相关内容:

青雅翻车后品牌终回应!删回放避重就轻,网友怒怼:比翻车更败好感

“朱珠这哪是受访?分明是带薪救场兼教礼仪!”Self-Portrait的新品直播片段刚传开,评论区就炸了锅。镜头里,恋综红人翁青雅抢在朱珠前推门、径直坐主位,把品牌名“Self-Portrait”念成“Self-Fortrait”,提问卡壳到只剩“电音”杂音,全靠朱珠笑着圆场才没冷到结冰。这场“大型尴尬现场”发酵3天后,品牌方的回应终于来了,可看完却更让人窝火。

起初大家的怒火都对着翁青雅。有人扒出她是身家百亿的千金,疑似顶替专业主持人拿到资源,伦敦艺术大学的传媒硕士学历被嘲“水分堪比海绵”;有人翻出她道歉动态,通篇只提“见到朱珠太紧张”,对礼仪缺失、准备不足绝口不提,末尾还玩梗自嘲,被批“道歉像走流程”。网友们一边心疼朱珠的体面,一边吐槽:“专业的事就该给专业的人做,流量再大也填不上能力的坑。”

就在全网等品牌给说法时,对方先悄悄删了直播回放——这波“欲盖弥彰”直接把舆情推向高潮。直到11月3日,品牌所属的歌力思集团才慢悠悠回应,通篇只说“流程管理有不足”“深刻反思”,承诺未来会“专业严谨”,却对最关键的“主持人选拔标准”“是否靠背景上位”只字未提。这哪是回应?分明是拿套话糊弄人。

更讽刺的是,直播里翁青雅连品牌理念都扯不明白,却能牢牢占着C位,连专业主持人救场时都不肯让贤。网友一针见血:“品牌选她,看中的是‘恋综流量’和‘豪门背景’吧?哪管什么专业度。” 这已经不是个例了:有的明星连产品成分都念错就敢带货,有的跨界主持连手卡都背不熟就敢接场子,流量至上的当下,“专业”反倒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

其实大家愤怒的从来不是“新人犯错”。谁没经历过第一次上台的紧张?可紧张绝不是不背稿、不懂礼仪的借口,更不是品牌敷衍了事的遮羞布。就像公司里总有人靠关系拿项目,却把活儿干得一塌糊涂,最后还得同事擦屁股——这种“资源错配”的委屈,才是戳中所有人的痛点。

朱珠一句“早就翻儿啦”的高情商回应,和品牌避重就轻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说到底,观众要的从不是完美无缺的直播,而是被尊重的诚意:主持人好好做准备,品牌方认真选人选,出了问题坦诚面对,而不是删回放、说套话。

流量能带来一时的热度,却撑不起长久的口碑。就像街边的小店,靠噱头能火三天,靠品质才能留客。希望这场翻车能给所有品牌提个醒:专业和诚意,才是最该守住的底线。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