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餐饮新格局,瑞幸虽热,却非榜单第一黑马

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信息!福建餐饮榜是一个在福建省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榜单,通常用来衡量和展示当地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门店数量众多,品牌知名度很高,通常被认为是咖啡行业的领先者之一。
如果瑞幸咖啡没有在这个特定榜单中位列第一,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榜单的评选标准:" 餐饮榜单的评选标准是多样化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门店数量、销售额、品牌影响力、顾客满意度、创新能力、区域覆盖、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如果该榜单更侧重于某些特定方面(比如传统餐饮的顾客满意度、区域深耕能力或特定菜系的代表),而瑞幸作为新兴的连锁咖啡品牌,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对不占优势。 2. "地域性差异:" 瑞幸虽然全国性扩张很快,但在福建这样的区域市场,其渗透率和影响力可能与其他深耕福建本地市场多年的餐饮品牌相比,还有提升空间,或者在某些特定城市或县区表现不够突出。 3. "榜单类型:" “福建餐饮榜”可能并非只针对咖啡或饮品,而是涵盖更广泛的餐饮业态。如果榜单包含了火锅、海鲜、地方特色小吃等多种类型,那么综合性强的本地品牌或特色小吃连锁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排名。 4. "时效性问题:" 市场变化很快,榜单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

相关内容:

福建餐饮19强揭晓:3个品牌年入超550亿,食安问题咋还在冒头?

今天路过小区门口那家华莱士,阿姨正蹲在地上给学生打包炸鸡,塑料袋里的鸡腿油亮亮的,香气混着辣椒面飘过来。我突然想起上周刷到的新闻:塔斯汀被曝"吃出生肉",评论区吵翻了天——"这不是咱们福建的骄傲吗?咋连口干净饭都做不出来?"

上周NCBD发布的"2025福建餐饮标杆品牌"榜单,19个牌子里瑞幸、华莱士、塔斯汀赫然在列,光沙县小吃就开了9万家店,年营业额550亿。可就在这些光鲜数字背后,"食安投诉""加盟模式乱象"的声音却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在福建开了10年小餐馆的本地人,我忍不住想问:福建餐饮这张响当当的名片,到底是该继续"猛冲规模",还是该先把"食品安全"这道坎迈过去?

一、9万家沙县小吃撑起"富民产业",背后是多少人的"拼命钱"

前几天回三明老家,我妈翻出手机相册给我看:十年前她在小区门口摆的"沙县小吃摊",现在已经是第12家连锁店。"你以为沙县小吃是凭空火的?"我妈一边择菜一边叹气,"刚开始我凌晨3点起床揉面,手磨出茧子,油锅里炸出的油都发黑了。现在不一样了,集团统一配餐,连辣椒面都是总部寄来的秘方。"

我妈说的"集团统一配餐",就是沙县小吃现在的"三位一体"模式。从2016年开始,沙县小吃集团整合资源,开一家店总部给一套标准化流程,连员工服装都统一发。截至2024年底,全国9万家门店,74个国家有分店,海外229家。省委书记周祖翼都去沙县调研,说这是"富民特色产业"。

可我刷到过一条抖音,说某加盟商吐槽:"总部让我买指定的油,每桶比市场价贵20块,说是'安全配方',可我亲眼见后厨的油用了半个月都不清渣。"这哪是"富民",分明是把加盟商当"韭菜"割啊!

二、1万家塔斯汀狂飙之后,"吃出生肉"撕开了光鲜的口子

塔斯汀"中式汉堡"这几年火得发紫,门店数从2022年的几百家飙到2025年的1万家。我侄女在福州读大学,说"学校门口的塔斯汀永远排队,学生党觉得比洋快餐便宜"。可今年6月突然被曝"吃出生肉",接着注册资本暴增114倍,原股东集体退出,香港公司接手——这操作太像"上市前的割韭菜"了!

我想起去年在泉州吃过的一家塔斯汀,服务员端上来的汉堡里夹着血丝,我当场吐了。后来才知道,他们用的是"加盟速成班",加盟商只要交10万加盟费,就能拿到"秘制酱料"配方,可很多店连最基本的食材新鲜度都管不好。现在倒好,一边狂飙扩张,一边食安问题不断,福建餐饮的脸都被丢尽了!

三、政府出手"保胃战",福建菜的未来该往哪走?

好在福建政府不是吃干饭的。2023年就出了《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方案》,要把闽菜申遗、推预制菜。今年6月,省委书记还去了福州海鲜市场,说"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我上周去福州逛三坊七巷,发现路边的"临家闽南菜"突然多了"透明厨房",师傅做菜全程直播,连切菜的案板颜色都有规定。

最让我感动的是食品安全治理。省食安办说连续25年搞"餐桌污染治理",今年上半年重点问题投诉下降8.12%,抽检合格率全国领先。我家小区门口的"1718海鲜火锅",现在结账时会给你一张"一品一码"溯源单,扫码能看食材从哪来,连厨师证都能查。

四、"爱拼才会赢",不是让我们拿健康拼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福建餐饮能有今天的规模,靠的是10万从业者的"拼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实在。华莱士的合伙人模式让多少农村人成了小老板?瑞幸咖啡从厦门开到纽约,让中国咖啡有了自己的底气?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

但现在塔斯汀的食安问题、华莱士的"喷射战士"绰号、还有那些偷偷用陈油的小店,让我们福建人脸上火辣辣的。我不是要否定谁,而是想说:福建餐饮想从"地方品牌"变成"世界名片",光靠规模和扩张不够,得把"食品安全"当成命根子。

下次再有人说"福建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我希望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说:"不仅菜好吃,我们连油和肉都干净!"这才是真正的"福建味道",才配得上"爱拼才会赢"的底气。

(你觉得福建餐饮最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评论区聊聊,我给你送张"放心吃"的优惠券!)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NCBD餐宝典及福建官方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