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刘亦菲倾力代言的珠宝品牌,揭秘其独特魅力所在!

刘亦菲为品牌宣传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她的形象与众多珠宝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身就构成了她代言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天仙”形象的加持与反差:" "独特性:" 刘亦菲长期被冠以“神仙姐姐”的称号,其外形气质具有古典、清冷、脱俗、仙气飘飘的特点。这与传统印象中珠宝广告常选用的大牌明星(如红毯上的女王、时尚界的宠儿)形象有所不同。 "效果:" 这种反差感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她代言的珠宝不再仅仅是“奢侈品”,更被赋予了“仙气”、“气质”、“东方美学”等标签。她穿着珠宝的样子,本身就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满足了粉丝和追求独特审美人群的需求。品牌借她的形象,成功塑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品牌调性。
2. "东方美学的融合:" "独特性:" 刘亦菲本身就是东方审美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代言的品牌(如周大福)会着力在宣传中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东方设计灵感,甚至推出联名系列。 "效果:" 她的参与使得品牌宣传更具东方韵味,更容易触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有偏好的消费者。她的演绎方式也更符合这种东方意境,让珠宝显得更加温婉、典雅

相关内容:

这两天时尚圈吵得正火热的vogue盛典,刘亦菲作为绝对主角成为网络平台热议的话题,除了她的满天星花苞头,还有她佩戴的宝格丽项链,甚至她机智面对手链脱落的危机都一并被放大。




其实刘亦菲不久前出席芭莎盛典,戴得也是宝格丽的珠宝,再往前推杭州宝格丽的时尚盛典之夜,宝格丽最重量级的珠宝,也闪耀在了她的身上。作为宝格丽的全球品牌大使,不得不说她真的很敬业了!





宝格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珠宝品牌,能让天仙刘亦菲代言,还如此卖力宣传呢?

举两个最实际的例子,宝格丽的经典款在苏富比、佳士得屡创高价,部分作品成交价超千万美元。另外它每开一个店,基本就会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上海宝格丽店

但最根本的,还是宝格丽这个品牌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深度,和硬核的产品实力。今天商商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下这个和古希腊罗马文明深度绑定的珠宝品牌。



它是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珠宝品牌之一。

卡地亚以“皇家珠宝商”历史见长,蒂芙尼以“美国梦”与蓝盒符号著称,而宝格丽以“地中海文化+反传统设计”独树一帜,更强调艺术性与文化深度。



它的创始人索帝里欧出生于希腊伊庇鲁斯,19世纪70年代,由于土耳其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等诸多原因,希腊社会动荡,索帝里欧举家逃离家乡,先后辗转那不勒斯、罗马等地。1884年,他在罗马Via Sistina街开设第一家银器店,专门出售手工银制雕刻品,他的作品不仅工艺精湛,还多融合希腊神话元素进行设计,有着独特的美感,由此吸引了当地贵族和游客,银饰生意不断壮大起来。



1905年,索帝里欧将店铺迁至Via dei Condotti大道10号(至今仍是宝格丽全球旗舰店),这一举措标志着品牌的正式崛起。此时的罗马,已成为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Condotti大道更是奢侈品聚集地,索帝里欧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将店铺打造成“希腊工匠制作的古希腊传统工艺”典范,生意愈发兴旺。



20世纪初,索帝里欧的两个儿子柯斯坦提诺(Costantino)与乔吉奥(Giorgio)接管家族事业,他们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银饰技艺,更将目光投向宝石首饰。兄弟俩跟随父亲学习多年生意经后,于1930年完全掌管家族买卖,开始悉心打造“BVLGARI”珠宝王国。




区别于卡地亚的铂金钻石、蒂芙尼的简约蓝,宝格丽以“色彩交响乐”著称。

二战后,宝格丽迎来风格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柯斯坦提诺与乔吉奥决定跳脱法国金匠学院派的严谨规范,从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如罗马万神殿的圆顶、庞贝壁画的色彩)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学中汲取灵感,融合19世纪罗马金匠学派的精湛技艺,打造出“大胆、色彩艳丽、充满生命力”的独特风格。



为了使宝石色彩更齐全,他们首次在首饰中使用半宝石,如珊瑚、紫晶、碧玺、黄晶、橄榄石等,成为宝格丽色彩珠宝里的常客。他们不拘泥于宝石必需贵重这一原则,而是兼顾品质的同时,让宝石更多让位于设计。









这种风格迅速掳获富豪名流与电影巨星的心——1950-1960年代,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等明星均成为宝格丽的忠实客户,其中伊丽莎白·泰勒更是将宝格丽视为“珠宝的灵魂”,她的“埃及艳后”造型(缠绕在手腕的蛇形腕表)成为宝格丽的经典广告。



宝格丽的设计被称为“珠宝界的诗”,核心是将意大利文化、自然灵感与现代美学结合

从罗马万神殿的圆顶、庞贝壁画的色彩、希腊神话(如蛇发女妖美杜莎)中汲取元素,作品常带有阳光般的暖色调与流动的生命力。




比如经典Serpenti(蛇形)系列灵感源自罗马神话中象征智慧与重生的蛇,以及古埃及对蛇的崇拜,蛇身缠绕、鳞片细节极致,成为品牌图腾。






从1940年代首次出现,到1960年代因伊丽莎白·泰勒的推广风靡,至今延伸出项链、手镯、腕表等多种形态,象征永恒与力量。






1999年推出的无钻开口戒指,以罗马斗兽场的圆形竞技场为灵感,螺旋造型代表无限可能,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入门经典。




1940年代受工业管道启发,用一体成型金属管打造柔韧手镯/项链,兼具工业感与佩戴舒适性。




“珠宝是艺术与工艺的结合”,这种理念成为宝格丽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宝格丽工匠。

品牌保留罗马工坊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宝石切割、金属雕刻),同时在材质(如陶瓷、树脂)和工艺(3D打印辅助设计)上持续突破,保持技术领先。






宝格丽还尤其擅长将不同切割的彩色宝石(如椭圆形、梨形、马眼形)与钻石、贵金属组合,强调自然感与视觉冲击。




同时,他们大胆启用东方宝石圆凸面切割法代替西方一直沿用的多重切割面宝石,并做了一定的改良,使宝石呈现浑圆柔和的光泽。这一革新,对当时欧美传统以法式学院派的严谨规范为主的首饰潮流,造成不小的冲击,成为宝格丽的标志性风格。




宝格丽的全球影响力并非一蹴而就,明星效应、全球化布局与多元化经营为它成长铺路!

宝格丽深知明星的影响力,早在1950年代便开始与时尚杂志、电影公司合作,将其珠宝植入电影场景。

1963年电影《埃及艳后》中,伊丽莎白·泰勒佩戴的宝格丽蛇形腕表成为影史经典,让宝格丽“蛇形”元素深入人心;



1979年电影《金刚》中,杰西卡·兰芝(Jessica Lange)佩戴的宝格丽“星条旗”系列珠宝(红、蓝珐琅与钻石搭配),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进一步扩大了宝格丽的全球知名度。





此外,索菲亚·罗兰、蒂娜·特纳(Tina Turner)等明星的“宝格丽情结”(索菲亚·罗兰丢失宝格丽项链时泪流满面)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强化了品牌的“奢华、时尚”形象。



1970年代,宝格丽进入拓展国际版图的第一阶段,先后在纽约、日内瓦、蒙特卡罗、巴黎等地开设精品店,标志着品牌的全球化进程正式启动。



1977年,宝格丽推出Bulgari-Bulgari腕表,风行全球,成为“永恒经典”之作;

1982年,Bulgari Time Neuchâtel成立,专门负责设计制作宝格丽腕表,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制表领域的地位。



1990年代初,宝格丽开始多角化经营,推出香水(1992年首款香水《Eau Parfumée au Thé Vert》)、织品、皮件、眼镜等产品,使品牌从“珠宝品牌”升级为“奢侈品集团”,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21世纪初,宝格丽继续丰富产品线,推出珠宝、腕表、香水、皮件、眼镜、酒店等多元化产品。



2001年,宝格丽与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合资成立Bulgari Hotels & Resorts,2004年第一家宝格丽酒店在米兰开幕,将品牌的“意大利式奢华”延伸至酒店领域,成为“奢侈品跨界高端酒店”的典范。




此外,宝格丽还通过与艺术家合作(如与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合作的B.zero1系列)、赞助艺术展览(如“Serpenti Factory”艺术计划),将品牌与“文化、艺术”绑定,提升品牌的“文化软实力”。



所以,我们看到的宝格丽珠宝,只是冰山一角,宝格丽本身已经成为地中海式浪漫的风格符号:热情而不张扬,保留真实自我,而又敢于突破传统。而珠宝是他们的起源,也是他们的价值核心。

从天仙刘亦菲近年的国民口碑和参与的影视作品来看,她所展现的风格和品质,以及影响力,和宝格丽的价值诉求和营销需求也是十分吻合的了。


《玫瑰的故事》中独立、浪漫、自由的现代女性。


《花木兰》中坚韧、正直、善良的古代女英雄。



《梦华录》中温柔、有主见的商家女子。


《去有风的地方》中随性、自我的职场女性。


另外补充一句:事实上宝格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就在中国,所以它选择刘亦菲也是无可厚非的。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