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很有趣,它将两个现代流行词汇结合在了一起,描绘出一种特定人群的消费行为模式。
我们来分析一下:
1.  "夜猫子 (Yèmāozi):" 指习惯晚睡晚起的人。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形象色彩,可能暗示着白天不活跃,精力主要在夜晚。
2.  "剁手族 (Duòshǒuzú):" 指那些在网上购物时非常冲动,容易购买超出自己预算或实际需求商品的人。这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下单后可能感到后悔,仿佛“剁掉”了自己的手。
3.  "愈夜出手愈豪爽 (Yù yè chūshǒu yù háoshuǎng):" 意思是越到晚上,这些夜猫子越容易在网上下单,并且购买时越不加节制,越慷慨。
"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是:"
许多习惯晚睡的人(夜猫子)在晚上进行网络购物(成为剁手族)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消费冲动和更高的消费金额。可能的原因包括:
   "心理因素:" 晚上时间相对自由,更容易产生购物欲望;或者通过购物来放松、解压、排遣孤独。
   "环境因素:" 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使得晚上下单非常方便;电商平台的各种促销活动(尤其是深夜发布的)
相关内容:
“每天晚上洗漱完毕,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我一般都会拿出手机来‘逛街’,有时候并没有什麼明确的目标,但逛着逛着就下单了。”杭州职场妈妈小李自称是“重度网购依赖者”,自从儿子出生后,白天上班、回家带娃的连轴转生活已经让她两三年没好好进商场为自己买过衣服了。
“要不是有淘宝,我都快不知道‘逛街’是什麼感受了。”小李告诉记者,现在她把夜间网购当成是给自己“轻鬆一下”的时刻,每天不上网看看近日的推荐商品,就感觉有什麼事儿没幹完似的。“淘宝上很多的店舖都推出了订单险服务,衣服寄到家裏,如果试穿不合适,还能免费退,就跟商场的试衣间差不多。”
夜间消费佔比超36%
像小李这样喜欢在夜间“清空购物车”的人还真不少。《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夜幕降临,剁手党们才刚刚迎来购物高峰:其中,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夜间消费佔全天消费比例超过36%;23点到凌晨3点,数万人在天猫“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23点到凌晨2点,银泰喵街上每过1小时客单价提高1000元。
《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报告显示,夜间淘宝网购佔全天消费比例超36%,盒马鲜生、口碑饿了麼等带动夜间餐饮消费增长,观影观演等文化消费成为夜间消费的新内容。
作为“全球首家不打烊的百货商场”,每晚22点银泰百货门店打烊后,线上订单仍在持续,尤其在23点至凌晨2点,将近5万人在喵街购物。就在去年,这些“躺着买”的用户把杭州武林银泰的21个专柜买到了“全国第一”。
上午9时30分,在银泰数字化门店仓兼职的小汪绕过杭州武林银泰C馆大门,穿进背后的小巷搭乘电梯,来到二楼的“神秘空间”。今年3月,武林银泰在这裏搭设了全国首个数字化门店仓,服务於银泰喵街APP上的订单发货。而每天早上日均超过300笔的订单,都是消费者夜间“剁手”的产物。
小汪从订单系统裏打印出一串发货单,交由同事按照发货单上的条码取货,1分鐘后,这些订单就会完成包装,等待发货。“所有订单会在24小时内发出。”小汪告诉记者,300单不过是门店仓的常态,遇到大促节点,某爆款单品一天就可能从仓裏发出5000件以上。
银泰新零售创造的“躺买模式”也为品牌带来了增量。“目前,线上带来的销售,在我们的总销量中佔比接近50%,其中天猫店和喵街店的佔比为1:2。”在银泰设有专柜的女鞋品牌“丽丽的鞋柜”负责人介绍,“而且挺大一部分比例销售都在夜间完成。”
电商是真正24小时不打烊
“夜经济已成为时下的热词,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都在因地制宜推动夜经济发展,实体场所争相加入夜经济大军。其实,电商平台是真正的24小时不打烊,也培养了消费者的夜间购物习惯。”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告诉记者,对夜经济衍生消费商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数据显示,面膜、睡衣、啤酒、速食和耳塞等商品成为下单量排名前五的商品。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