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梳理一下法国迪卡侬(Decathlon)在中国市场从“百元运动自由”到被迫出售部分股权的历程和经历。这背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战略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
"1. “百元运动自由”的辉煌时代 (约2010年代中后期)"
   "低价策略的成功:" 迪卡侬刚进入中国时,凭借其独特的“自有品牌+低价”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对运动装备有需求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其门店通常位于城市边缘或非核心商圈,租金相对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商品价格。
   "“百元运动自由”的标签:" 在那个阶段,消费者普遍认为迪卡侬是购买基础运动装备(如T恤、运动裤、帆布鞋、瑜伽垫、简单的球类等)的“性价比之王”,很多商品确实能在百元人民币以内买到,符合了当时中国大众消费升级初期的需求。
   "门店扩张与品牌认知:" 迪卡侬在中国快速扩张,门店数量一度达到近百家,成为家喻户晓的运动品牌。它不仅销售服装鞋帽,还提供大量的运动器材,如自行车、露营装备、滑雪装备等,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齐的需求。
   "文化塑造:" 迪卡侬强调“运动是良药”(Sport est medicine),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其门店
相关内容:
常逛迪卡侬的人可能都有同感,2023年花79元买的那双基础款跑鞋,穿到2024年还没坏,想再囤一双时却发现,同款已经涨到159元了。更让人意外的是,2024年8月彭博社突然爆出消息:迪卡侬正计划卖掉中国子公司30%的股权,初步估值100亿元,不少投资机构都已经进了谈判阶段。
涨价一倍,客流掉四成,老板还想把三成股份换成现金,这画面像极了一位老邻居把自家菜园子划出一块挂牌出售,理由是“菜价涨不上去,干脆先回点本”。可菜园子不是一夜荒的,菜价也不是随口喊的,迪卡侬把平价跑鞋做成159元之前,到底在心里打了什么算盘,如今又为什么急着找人接盘,得把账本翻开来细看。

2022年开始,迪卡侬悄悄给货架换血:79元的跑鞋改成159元,99元的速干衣换成249元,又搬来千元级别的冲锋衣、公路车,把门店灯光调亮、货架换成木纹,导购一律换上运动鞋。管理层对外说,我们要做“运动界的优衣库”,让中产下班就能买到专业装备。听起来像升级,其实更像把原来蹲在地上挑鞋的老百姓请出去,换西装客进来。可惜西装客进门一看,面料没GORE-TEX,设计没山系味,价格却直追始祖鸟,转头就去隔壁商场买有Logo的那件。老用户再回来,发现原来放79元跑鞋的位置已经空了,干脆去拼多多花59元买双“平替”,快递三天就到。一出一进,38%的人再也不刷卡,财报上的净利润掉出15%,像滑梯一样止不住。

老板不是没想办法。欧洲总部把15%的门店直接关灯上锁,说“低效”,省下的钱拿去越南、印尼开新店。中国这块地,人口多、商场多、电商更多,可租金、人工、运费年年涨,想继续卖便宜货,利润比刀片还薄;想卖贵,又没真技术,左右被夹,干脆卖股份换现金,让懂本地套路的人去扛。安踏、高瓴、阿里三家敲门,一个手里有工厂,一个兜里有钱,一个掌握流量,都想把迪卡侬剩下的七十年中国故事继续讲下去,却也在谈判桌旁放话:可以留团队,但价格段必须砍回来;可以留品牌,但线上折扣要敢打。话里话外,都在提醒法国人——中国老百姓对“值不值”最敏感,贵可以,得贵得有理。

把时针拨回2003年,迪卡侬第一次在上海郊区开店,停车场能停大巴,店里能试自行车,孩子把轮滑鞋穿进购物车,爸妈一人一只烤肠蹲在门口等,那是中国家庭第一次摸到“运动自由”——不用办会员卡,不用看导购脸色,几百块就能把一家子的装备配齐。二十年后,烤肠涨到八块,轮滑鞋标价三百八,停车场收费十五块一小时,老用户心里那杆秤开始晃。中产要专业,迪卡侬给不出黑科技;百姓要便宜,迪卡侬又舍不得再贴钱,两头落空,才落到今天“卖子求生”的局面。

有人担心,安踏接手后,迪卡侬会变成下一个“斐乐”,价格翻三倍;也有人乐观,阿里入股后,线上天天有补贴,79元的跑鞋又能回到货架。两种声音其实指向同一件事——谁来守住“大众运动”这四个字。中国不缺高端商场,也不缺九块九包邮,缺的是让退休大爷、保洁阿姨、刚毕业的打工人都能放心买、大胆用的运动品牌。迪卡侬曾经做到,现在把三成股份摆上桌,等于把决定权交给下一任园丁:继续种高价花,还是回头养青菜,得看新东家是不是真懂中国菜市场的土壤。

站在收银台外,我反而觉得这次“卖身”不是末日,是一次提醒。提醒所有做老百姓生意的品牌——别轻易把“便宜”当low,别随便把“升级”当护身符。中国消费者的口袋越来越精,他们不怕涨价,怕的是涨得没道理;他们也不排斥高端,但要高端得看得见、摸得着。谁能把科技、价格、体验三样摆平,谁就能在下一个十年继续开门迎客。

迪卡侬的故事还没写完,股份卖了,品牌还在,工厂还在,两千多万会员还在。只要新股东愿意把跑鞋重新标回99元,把冲锋衣做出真防水,把门店留给孩子试滑板,把线上价格打回老百姓心里那条红线,迪卡侬就还能是那个让一家人周末愿意开车去逛的大操场。毕竟,中国人对运动的热爱没减,只是热爱里多了点“值不值”的算计。

下一次走进商场,如果看到那双跑鞋又回到百元货架,我会拿起来再翻一翻鞋底,看看有没有新Logo,再问问导购能不能打折。希望得到的是——“不贵,真的,和以前一样。”如果真能这样,迪卡侬这盘棋就还没输,只是换了个棋手,继续陪老百姓流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