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之滨特优品牌”荣耀登场,助力区域特色产业新名片打造

这个消息非常令人振奋!兰州作为黄河的名城,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资源。“黄河之滨特优品牌”的亮相,无疑是对这些资源的整合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举措:
1. "品牌化运作":将兰州的优质特色产品或服务进行系统化包装,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黄河之滨特优品牌”作为一个总称或系列品牌,有助于提升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突出地域特色":强调“黄河之滨”,直接关联兰州的地域标识和文化符号。这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的地域来源,并联想到黄河文化、兰州风情等独特属性。 3. "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建设,将兰州的某些优势产业(例如: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地方美食、文化旅游项目等)进行重点扶持和推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4. "提升价值与竞争力":“特优”意味着品质上乘、独具特色。打造这个品牌,旨在将兰州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产品,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5. "文化赋能":黄河文化是兰州宝贵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中,可以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 6. "区域形象提升":一个成功的“黄河之滨特优品牌”将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品牌,更会成为兰州城市形象和

相关内容: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

5月16日,“黄河之滨特优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在兰州举行,活动现场,甘肃中甘优选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发布了兰州区域公共品牌、兰州地理标志产品标识“黄河之滨特优品牌”,以黄河为底色,以中山桥为地标,用简洁易识的城市文化符号为兰州乃至甘肃区域优质产品代言,诚邀优质企业加入共创兰州品牌辉煌。

活动现场成立了“黄河之滨特优品牌”专家库,甘肃省商标协会秘书长庄龚忠、甘肃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赵忠禄、甘肃政法大学教授高克祥、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吕蕾莉、甘肃法治报社主任甘政法、甘肃同心律师事务所主任白建军、兰州市自媒体协会会长亢兆宁受聘首批成为“黄河之滨特优品牌”评审专家委员会。

读者文创、省博文创中心、渭河源、天庆集团、众友健康、法贝德、天生园、黄河源、科达、放哈、梨源记、古今丝路、乐活绿动、龙岩山泉、马家窑康源、正大绿农、三草经等甘肃本土品牌企业代表参会,分享了品牌建设发展、运营推广经验,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小忠表示,“黄河之滨特优品牌”的诞生,是兰州市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黄河之滨特优品牌”以严格的“企业申报、学会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四级筛选机制,为品质筑牢防线,让兰州特色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标准体系等措施全力支持“黄河之滨特优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提升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

中国甘肃网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甘肃网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方携手共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全方位推广“黄河之滨特优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它、认可它。中国甘肃网也将积极参与品牌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助力兰州特优品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黄河之滨特优品牌”将是兰州市地理名标识和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承载着推动兰州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使命。其定位整合兰州黄河沿岸特色优质产品资源,涵盖农产品、手工艺品、食品、文创产品等丰富品类。

在文化内涵上,“黄河之滨特优品牌”紧密围绕黄河文化与兰州地域特色,将黄河的雄浑气魄、包容精神以及灿烂文明融入其中,是黄河文化与兰州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的结晶,成为传承和传播兰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根据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需要,“黄河之滨特优品牌”品牌运营方每年将评选20家企业加入“黄河之滨特优品牌”,5年覆盖100家,来不断提升兰州名特优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让更多独具兰州特色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品牌运营方将依托各方资源,联合多部门举办推介会,赋予商家更多品牌价值。未来,品牌运营访还将建设兰州市特优品牌展示中心,将其打造成兰州特色产品“会客厅”,配合直播专场,让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被更多消费者认识和喜爱。

在品牌建设领域,中甘优选组建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从产品包装设计、IP形象塑造到全媒体推广,为甘肃本土企业提供一站式品牌升级服务。针对地域特色文化,公司深度挖掘甘肃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转化。面向未来,中甘优选将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产业”战略,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化营销生态体系,让甘肃名优特产走出陇原,走向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孔令霞

责编:王学睿

主编:李彦龙

本文来自【甘肃广电-视听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