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写得很有力,精准地概括了奇瑞品牌近期发展的关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句话:
1. "从代步到信赖 (From Commuting to Trust):"
"“代步”" 指的是汽车最基础的功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这可能也是奇瑞早期车型给消费者的普遍印象,强调性价比和基础功能。
"“信赖”" 则代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意味着品牌在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等方面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心。消费者不再仅仅将奇瑞视为廉价的交通工具,而是愿意长期持有、推荐给他人,甚至成为家庭用车的首选。这体现了奇瑞在品牌建设和技术进步上的巨大飞跃。
2. "从设计到工艺 (From Design to Craftsmanship):"
"“设计”" 是汽车的“面子”,包括外观造型、内饰布局、色彩搭配等。奇瑞近年来在设计上投入巨大,推出了众多基于新平台(如星途平台)和全新设计语言(如“星际蓝标”)的产品,外观内饰都更加现代化、符合年轻审美。
"“工艺”" 则是汽车的“里子”,关乎制造过程的精细度、材质的选用、装配的精度、漆面的质感等。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品感和品质感。奇瑞强调提升工艺,意味着它在生产制造环节也下了苦功,力求
相关内容:
把一辆车开到30万公里不大修,算本事;敢把“终身质保”写进国产SUV的购车合同,是底气。

奇瑞在2023年冬天把这份底气盖了章——瑞虎9成了第一款敢承诺“整车终身质保”的中国品牌SUV,白纸黑字,4S店直接盖章,不是营销话术。

故事从一张零下45℃的冷启动成绩单开始。2024年1月,漠河寒极村,温度计里的水银缩成一粒绿豆,瑞虎8Pro把钥匙拧到底,2.8秒点火成功,比旁边的合资竞品快整整2.3秒。
机油像蜂蜜一样黏,但奇瑞第三代ACTECO发动机里多了一套“智能预热小暖宝”——电脑提前30秒给机油泵送电,把油底壳里冻成浆糊的机油先搅成“流动奶昔”,再点火,气缸壁第一次磨损就被砍掉了六成。
寒区试车员说,以前零下三十度是“及格线”,现在零下四十五度才是“起跑线”。

冷启动只是前菜,真正让工程师举杯的是“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
听名字像航天局的项目,其实是一套把车身、底盘、动力、电池、软件重新打包的“乐高底盘”。
新平台下车身高强度钢占比拉到85%,A柱里塞了2000兆帕的“核潜艇钢”,侧面碰撞测试用卡车撞,车门还能正常开。2024年C-NCAP最新一批碰撞,艾瑞泽8拿到五星+,A柱变形量比上一代再降42%,相当于把人的颈椎多垫了一块记忆棉。

更细节的是“双吸能盒+双传力路径”——车头撞上去,力量兵分两路,一路被前轮前方两个小盒子吃掉,一路顺着门槛梁逃到车尾,就像太极推手,把蛮力卸成两股柔劲。
有人担心“终身质保”是不是只保“三大件”,奇瑞把细则摊开:发动机、变速箱、三电、底盘、车身、甚至车机主板,只要非事故、非改装,全程免费修。
敢写这条款,是因为2023年内部报废了一台瑞虎9,30万公里只换了四条轮胎和一套刹车片,发动机开缸后,缸筒磨损不到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质量部把数据甩给法务,法务才敢把“终身”写进合同。
出口数据也给了底气:瑞虎8系列全球累计80万辆,在智利跑出租,一车三年干50万公里;在俄罗斯跑网约车,零下五十度早上打火,司机直接穿拖鞋下楼。
海外司机不会给中国品牌留情面,好使才续租,不好使第二天就退车,奇瑞连续21年拿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就是靠这群“最苛刻的甲方”。

机械素质打桩,智能化添砖。
瑞虎9最新OTA把V2X车路协同装进车机,在合肥滨湖新区,红绿灯自己“跳”进仪表,还剩几秒、能不能赶得上绿波,屏幕提前告诉你;车速引导条像打游戏进度条,按提示跑,一路绿灯,实测单程能省18%的刹车次数,通勤时间缩短12%。
工程师说,车路协同不是炫技,是给发动机“省鞋”,少一次刹车就少一次喷油,一年下来,油钱够给孩子报个钢琴班。

回到最初的问题:终身质保到底保什么?
保的是奇瑞把“可靠性”从口号做成资产负债表——少进一次维修车间,用户省两千块,厂家少一次索赔,口碑多一次传播。188万辆的年销量不是终点,只是“技术立企”账本上的新一行数字。
下一次,当你看到一辆瑞虎9在街头起步,别只想到它耐造,它背后是一整套把“零下45℃点火”做成日常、把“30万公里无大修”写进合同、把“终身质保”从形容词变成动词的体系。

车不只是四个轮子加沙发,它是技术、法律、供应链、工人手艺、测试里程叠出来的“复合体”。
奇瑞把这张网织了二十多年,如今终于敢把“终身”两个字,按在车钥匙上递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