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百丽重生记,逆境翻盘,再战港股巅峰

是的,百丽国际(Belle International)的“起死回生”确实是近年来鞋履行业乃至整个消费品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确实在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后,展现出显著复苏的迹象,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香港资本市场。
以下是关于百丽国际“起死回生”和欲重回港股的关键信息点:
1. "过去的困境:" 百丽曾是全球最大的女鞋企业之一,但在“快时尚”浪潮(尤其是安踏、李宁等中国品牌的崛起)和自身运营问题(如库存积压、过度扩张、成本控制不力等)的双重冲击下,业绩急剧下滑。 公司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亏损,市值大幅缩水,甚至濒临破产边缘,一度被传出售。
2. "“起死回生”的关键举措:" "创始人回归掌舵:" 郑嘉颖(Kenneth Cheng)在2020年重新出任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全面负责公司战略及管理。他的回归带来了更强的控制力和决心。 "战略收缩与聚焦:" 公司大幅削减了成本,出售了部分非核心资产和亏损业务,停止了大规模的门店扩张,甚至关闭了部分门店,以聚焦核心市场和高利润业务。 "聚焦核心市场:" 将重心放在中国内地这一核心市场,并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相关内容:

一代鞋王,又要重新归来了?


说到“百丽”二字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曾经的“鞋王”品牌,在百丽最辉煌的时候线下到处都是百丽的门店。这也让当时的百丽自信的喊出了“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的口号!


但随着电商时代的加速,给曾经主打线下市场的百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很多线下传统品牌一样,当时的百丽也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多年的亏损也让当时百丽的创始人邓耀失去了对这个品牌的信心,还留下了那句经典的:“百丽气数已尽,再无回转的可能。”


虽然彼时大多人和百丽的创始人一样都看到了百丽的危机,但也有人从百丽的陨落中看到了机会,他就是高瓴资本的张磊。


2017年,张磊豪掷531亿港元收购了正在快速衰败的百丽53%的股份并将其私有化。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仅仅5年时间过去,张磊又重塑了一个全新的百丽,并准备将它重新带回资本市场。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已经退市将近5年的百丽时尚再度提起IPO,准备赴港挂牌上市,目前已于近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以及摩根斯丹利。


那个属于“鞋王”百丽的辉煌时代!


上世纪70年代时的邓耀已经是香港鞋子工厂界小有名气的老板,旗下已拥有工厂、鞋店在内的诸多产业。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邓耀也从中看到了大陆市场的潜力,决定将自己的产业转战大陆市场。也是因此,1979年在邓耀的主导下百丽这个品牌在香港诞生了。


最初,邓耀以批发的模式将货卖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赚到了第一桶金。但让邓耀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百丽开始越来越火,假货横行的情况也随之而来。


为了保护品牌,1994年开始邓耀决定开设百丽的专卖店,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销售网络,开始快速的跑马圈地,占领了很多商场和街边市场。通过这种模式,百丽很快的就打通了全国市场。


2006年底时的,百丽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女鞋经销商。很多人对于百丽的影响肯定都停留在当时那个年代,无论你在哪个城市,但凡是在最繁华的街区上每走几步路总能看见一家百丽的线下门店。


2007年,如日中天的百丽也向资本市场正式发起了冲击,并于同年的5月份成功的在港交所完成了上市,市值也达到了510亿港币!


有了资本支持后的百丽更是拥有了充足扩张的勇气与资本,线下门店数量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数据显示,到2015年时百丽在大陆的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14128家。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百丽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却是输给了时代。随着电商不断的发展,百丽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在2013年时,百丽的营收呈现出了明显的放缓态势。不仅如此,净利润也首次出现了下滑。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百丽陨落的开始,伴随着电商渠道的不断冲击,到了15-16财年百丽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已经至38.41%。



当时,为了弥补亏损,百丽也不得不开始关店止损,并开始拥抱电商。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当时的百丽也曾投入了很多钱在电商领域,但与其同时百丽却舍不得放弃自己庞大的线下市场。


在当时的百丽看来,鱼和熊掌自己都想兼得。但很显然的是,这种错误的想法也最终使百丽不断的走向没落的边缘。数据显示,2016年百丽鞋类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达到了10%,利润也再次持续下滑。


在发不完财报不久后,百丽也于2017年4月底发出了私有化通知,并于同年7月27日完成私有化,正式退出港交所!


至此,在很多人看来,一代鞋王“百丽”就此陨落了!



百丽新生,王者归来!


正如文章一开始所说,当时百丽私有化时,其创始人邓耀曾感叹到“百丽气数已尽,再无回转的可能。”。


但就在众人都以为百丽已经成为过去式之时,张磊却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以531亿港元的价格拿下了百丽53%的股份。


入主百丽后,张磊对百丽的业务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在张磊看来百丽的品牌效应还是很有价值的,唯一的缺陷就是在业务模式上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特色。为此,张磊开始对百丽进行了数字化和电商化的升级。


为了将百丽旗下几个子品牌打造出差异化的特色,通过收购国外高端女鞋品牌等方式百丽的业务线进行了全面的重构。


比如说百丽旗下的一子品牌滔博国际就被独立拆分,并于2019年完成了上市。根据财报,2020/2021财年,滔搏的营业收入已超过350亿元。


在这一系列的业务重构下,如今的百丽拥有了一个全面并且差异化的产品业务线,涉及13个自有品牌和7个合作品牌。



不仅如此,通过这种业务重构和品牌重构,再加上百丽拥有的线下渠道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的中国鞋服潮流行业排名中百丽重回第一的位置。


除了利用百丽原有的线下渠道模式重构产品线以外,百丽还全面推动了自己数字化和电商化的升级。根据2021年天猫双十一的数据显示,五大畅销时尚女鞋品牌中,百丽旗下的品牌就占据了4个席位!


这种数字化和电商化升级的成果也最终显示在了百丽的财务数据上面。根据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百丽的线上业务已经成为了百丽新的主要增长点。


很显然的是,在退市5年后的百丽如今的百丽在张磊的带领下已经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又再次重现了当年“鞋王”的风采。


而从百丽陨落到如今王者归来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存的,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不败的。


一个巨头陨落的背后,与其说是品牌失去了魅力,不如说是背后的掌舵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作为企业家,如果你不能自我革新、自我颠覆,就只能被他人所颠覆、被时代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