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IP乘风破浪,借数字浪潮重返品牌授权市场新高峰

这是一个非常有洞察力的观察。我们可以将这个现象拆解并深入探讨一下:
"怀旧IP借数字浪潮重返品牌授权市场"
"核心观点:" 过去辉煌但可能因时代变迁或策略调整而沉寂的经典IP(知识产权,如动漫、游戏、影视、漫画等),正借助当前数字技术(如互联网、社交媒体、流媒体、数字内容、元宇宙概念等)的浪潮,重新焕发生机,并活跃于品牌授权市场。
"现象解读与原因分析:"
1. "数字技术的赋能 (The Digital Engine):" "触达新受众:" 数字平台(如抖音、B站、YouTube、微博等)和社交媒体营销,使得老IP能够突破原有的受众圈层,触达更广泛、更年轻的群体。算法推荐、用户生成内容(UGC)、跨平台联动等方式,让IP故事和形象得以持续传播。 "内容形式创新:" 数字技术催生了新的内容形式,如高清重制动画、手游、官方漫画/小说、动态壁纸、表情包、虚拟偶像等。这些新形式不仅让IP适应了现代审美,也为授权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载体。 "数据驱动决策:" 数字化运营能够精准分析IP的市场热度、用户画像和偏好,为品牌授权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使合作更具针对性。 "降低沟通成本:" 社交媒体提供了品牌方

相关内容:

在今年的全球授权展·欧洲站上,怀旧IP授权再度成为焦点,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浪潮伴随着强劲的数字化推动力。

尽管怀旧授权历来呈现周期性规律,但在YouTube、TikTok等社交平台的助推下,如今这类IP正展现出更持久的生命力。多数案例采用双重策略:既唤醒资深粉丝的情怀,又通过内容背后的历史故事吸引年轻世代,从而拓展新的受众群体。

环球产品与体验公司通过追踪18个月的YouTube数据分析发现,最初于1919年以卡通形象出现、最后一部直接发行录像带的作品在1991年和2004年问世的菲力猫,凭借短视频内容意外收获了新一代粉丝。同样,环球在2014年收购梦工厂动画时获得的贝蒂娃娃也重获市场关注。这个在1930-1939年间推出90部剧院卡通后看似达到巅峰的IP,该IP还曾在百老汇复出,上演音乐剧《贝蒂娃娃!》重返公众视野(该剧演出112场后于7月13日收官)。环球在欧洲授权展设置菲力猫快闪体验区,并计划于2026年第二、三季度在Urban Outfitters推出两个IP的联名产品(玩具、服装等)。

亚马逊米高梅全球营销主管Greg Coleman透露,这种怀旧情怀同样体现在美泰《宇宙巨人》电影,该片定档2026年6月5日,影片将为自该玩具1981年问世以来的老粉丝埋藏众多“彩蛋”。美泰与亚马逊还计划基于1991年推出的首个黑人时尚娃娃系列"莎尼"开发真人剧集。同时,绘儿乐旗下1984年首次推出的“彩虹仙子”也正由Cake娱乐公司开发动画系列,Original影业筹备电影制作。被授权商Loyal Subjects去年已推出彩虹仙子40周年纪念玩偶。

“这反映出新IP突围的艰难现状,”BBC工作室全球授权总监Andrew Carley坦言,该公司是《蓝色小考拉》系列的出品方,该系列将于2027年推出电影。“仅依靠传统平台就能成功的时代早已终结。如今需要更多元化的运营才能脱颖而出,行业已普遍认识到这点。”BBC工作室自身也面临类似挑战:Disney+国际版未续订《神秘博士》两季合约(该剧最后一季于4月12日首播,最初于1963年问世)。

班尼杰娱乐正通过YouTube路径盘活经典内容库。今年初启动的“班尼杰创作者实验室”计划遴选五位法国社交媒体创作者,参赛者需在主流平台拥有两个10万播放量视频,每个入选项目将获得5万欧元资助。这些创作者将运作五个IP,包括1960年推出的融合文化知识与体力挑战的节目《头脑与四肢》。

“这些经典IP需要创意加持与持续关注,”某影业高管指出,“众多怀旧IP拥有忠实粉丝基础,关键在于如何精准触达并审慎运营。这需要权衡受众范围——面向全民还是聚焦收藏家群体?最佳路径是先深度服务核心粉丝,再规划延伸策略。”

动画工作室Boat Rocker则聘请数字机构重塑《恐龙牧场》的YouTube频道,通过新格式与内容汇编为2026年衍生系列《恐龙牧场:岛屿探险者》预热。品牌合作与内容营销高级副总裁Mellany Welsh表示,公司同时复活了1993年首播、2011年停播的儿童节目《舒适大沙发》,该IP已通过YouTube重现影响力并开展服饰授权。

环球产品与体验总裁Vince Klaseus总结道:“经典IP正在YouTube上被重新发掘,对年轻世代而言它们又成了新事物。如果你以巧妙的方式呈现,它就能在社交媒体上被发现。它可以成为新内容,但在重塑老IP时,你必须在许多方面忠于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