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菱化学持续缩减全球MMA市场,背后的战略调整与市场动向揭秘

我们来分析一下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可能持续缩减其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业务的原因。这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战略层面的考量:
1. "战略重心转移 (Shift in Strategic Focus):" "核心业务聚焦:" 三菱化学作为一家大型综合化学公司,其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涵盖电子材料、高性能化学品、能源、涂料等多个领域。公司可能决定将资源(资本、人力、管理精力)更集中于其核心增长领域或具有更高利润率、技术壁垒更高的业务,例如电子材料(如液晶显示器、半导体用化学品)或新能源相关材料。 "非核心业务剥离/外包:" MMA属于基础化学品领域,技术门槛相对不高,且市场周期性强、竞争激烈。对于追求更高附加值和稳定性的大型企业而言,持续缩减或剥离非核心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基础化学品业务是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可以通过出售或分拆部分业务(Spin-off)来实现,从而让母公司更专注于其核心优势。
2. "市场与竞争环境 (Market and Competitive Landscape):" "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球MMA市场通常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如Evonik、SABIC、Borealis、Tate & Lyle以及三菱化学自身),竞争异常激烈。这些竞争对手可能在成本控制、技术革新、产能扩张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关内容:

an style="letter-spacing: 1px;">1月8日,三菱化学宣布,将停止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一座35万吨年产能的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工厂的计划,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内,三菱化学对MMA装置做出调整的第三个工厂。2024年2月,三菱宣布将于2024年7月终止其日本广岛的丙酮氰醇工艺的10.7万吨/年MMA装置生产。在此之前三菱还关闭了在英国的MMA产能,其产能为20万吨/年。截至目前,三菱化学已经持续关闭了3套MMA装置,累计产能超过64万吨/年。

三菱化学作为全球最大的MMA生产企业,为何在最近时间内持续缩减全球市场份额?其背后战略考虑有哪些?

一、三菱化学是全球最大的MMA生产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在40%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三菱化学就已经成功运营了Perspex®MMA品牌。当时MMA用于战斗机机舱材料,之后三菱化学成功将MMA应用于家用市场,驱动了MMA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4年底,三菱化学在全球的MMA市场份额约40%,全球产能约在150万吨/年,主要分布在日本、新加坡、中国、美国及英国。2021年2月24日,三菱化学为加强其全球MMA业务,整合其新加坡总部职能,并将其主要子公司更名为三菱化学甲基丙烯酸甲酯公司。2021年4月1日,三菱化学甲基丙烯酸酯日本有限公司成立。

三菱化学MMA在日本有多个生产基地,如广岛工厂,原本采用ACH工艺的有10.7万吨/年的MMA产能,2024年7月已关停该工艺产能,但继续采用C4工艺生产MMA单体。此外还有冈山、关东工厂,也涉及与MMA生产相关的业务。

三菱化学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裕廊岛有一套采用Alpha技术的12万吨/年的MMA装置,由三菱化学子公司璐彩特建设,该装置也是Alpha工艺MMA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三菱化学在美国田纳西州有MMA单体制造设施,生产规模暂未公布。当时为了扩大在美国的MMA市场份额,三菱化学计划在路易斯安那州采用Lucite公司技术,建设一座35万吨/年的全球第三座Alpha技术路线MMA工厂,但是由于资金成本和全球环境影响,不得不进行了战略调整。

三菱化学在中国上海和广东惠州有两座MMA工厂,总计产能约在27万吨/年,占到中国总产能的11%左右。暂未听闻有拟在建项目计划,产能规模相对稳定。

三菱化学曾在英国设有一座MMA工厂,该工厂产能规模为20万吨/年,2022年底已彻底关停。

二、美国MMA产业竞争加剧,可能是三菱化学持续放弃的主要考虑

美国MMA生产企业有罗姆、陶氏化学、亨斯迈、赢创、美国住友化学等,其他还有几家中小型企业。

罗姆是全球领先的甲基丙烯酸酯一体化公司,是全球唯⼀⼀家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这三个关键地区同时拥有下游共混改性⽣产设施的MMA和PMMA供应商,在全球市场拥有较高的份额。罗姆在美国贝城新建有Lima工厂,在沃灵福德设有技术中心,是美国最大的MMA生产企业。罗姆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在美国推进基于乙烯工艺的新 MMA 工厂投产,该项目产能为25万吨/年。

陶氏化学是一家全球性的化工公司,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在MMA及相关产品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全球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占据了MMA产业的重要位置。

亨斯迈跟陶氏情况类似,在MMA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针对美国市场中汽车、涂料、电子等行业的需求,开发出具有特定性能的MMA产品。例如在汽车粘合剂用MMA产品方面,通过提高产品的粘接强度和耐候性,来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

另外,美国市场还有来自中国MMA资源的竞争,这一块还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MMA规模接近1万吨,虽然总体看出口规模不大,但是较过去数年几百吨出口量来比,已有较大增长幅度。

三、未来中国存在大量出口MMA的可能性,对全球市场带来冲击

随着中国MMA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存在中国资源持续出击全球市场的可能。截至2024年,全球MMA产能已接近600万吨/年,其中亚洲占66%,2024年中国总产能达267万吨,MMA自给率超过105%。

此外,中国拟在建项目还包括重庆奕翔化工(45万吨/年)、浙江石化(20万吨/年)、吉林石化(5万吨/年)、利华益(10万吨/年)、江苏健坤(15万吨/年)、中海油富岛(5万吨/年)等。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新增规模预期超过200万吨/年,仅2025年有望新增超过45万吨/年。

从某个角度看,未来中国市场大量出口MMA是大概率事件,对全球MMA的供需格局将会带来影响。中国MMA产业生产灵活,工艺类型丰富,包括C4法、ACH法、乙烯法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可能也是三菱化学持续缩减全球MMA市场份额的重要考虑之一。

四、下游PMMA存在一定替代,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消费体量

MMA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为PMMA,约占到下游消费市场的70%以上,但是随着新材料技术的突飞猛进,已有诸多材料存在替代PMMA的可能性。

在光学领域,PS(聚苯乙烯)已形成对PMMA的替代。PS的光学性能整体差于PMMA,但在一些对光学性能要求不特别高,且追求低成本的领域可替代 PMMA,如普通的光学透镜、简单的显示面板覆盖层等,已形成对PMMA的替代。

在普通包装领域,PS、PC、ABS、PETG、COC等产品形成了一定替代。在普通包装、文具等产品的透明外壳或展示部件中,PS、PC、ABS、PETG、COC常作为PMMA的替代材料。

电子外壳、汽车、防风面罩、建筑等领域中,PC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替代。在汽车的挡风玻璃、防护面罩、建筑的安全玻璃等对抗冲击强度要求高的领域,PC可替代PMMA,PC的抗冲击强度远高于PMMA。一些高端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外壳,需要较好的强度和耐热性,PC比PMMA更具优势。

在显示导光板领域、化妆品包装领域,MS树脂、PCTG、PETG等产品形成一定PMMA的替代。随着显示面板向大尺寸化、轻薄化、窄边框等趋势发展,MS树脂在显示导光板领域逐渐替代PMMA。在化妆品包装领域,MS树脂、PCTG、PETG等凭借其良好的外观性能和较低的吸湿性,可替代PMMA。

在高端光学领域,COC/COP形成对PMMA的强力替代。在高端光学镜头领域,COP的热变形温度高、透明性高、双折射率低、吸湿率低,可作为PMMA的替代材料,尤其在一些对光学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相机镜头、高端显微镜镜头等方面。

PMMA应用领域逐渐被替代,PMMA消费市场增速放缓,且这一趋势存在于全球市场,这也是困扰MMA企业的问题之一。

五、三菱化学的战略方向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环保与可持续领域

通过缩减传统业务,集中力量拓展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往环保与可持续领域的方向发展,这可能是三菱化学持续缩减MMA市场份额的战略考虑。

三菱化学在2024年发布的“2029年新中期管理计划”中明确提出,将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应用(如高端光学材料、环保技术)和新兴市场,而非依赖传统大宗化学品。例如,其新加坡和沙特工厂已转向高附加值产品,而终止美国工厂计划后,公司强调通过整合现有产能优化竞争力。

全球相关大企业对环保材料都较为重视,如住友化学已开始研发PMMA化学回收技术,而三菱化学可能将资源转向可再生材料和低碳工艺,以应对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菱化学缩减全球MMA市场纷纷,主要是基于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传统业务的战略调整。随着战略调整的深入,未来不排除三菱化学对其他传统业务进行调整的可能,包括对传统业务的关闭、缩减及改造,这也是化工巨头战略调整的普遍手法之一。

来源:化工平头哥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