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以下羽绒服鉴定误区,真品可寻,结论过于片面

这个结论确实是"以偏概全"。
理由如下:
1. "羽绒服的品质和成本差异巨大":羽绒服的价格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羽绒种类和标准":鹅绒通常比鸭绒更好,高绒含量(如700+)比低绒含量更保暖、蓬松。鹅绒/高绒羽绒服的成本远高于普通鸭绒/低绒羽绒服。 "面料和工艺":防风、防水、透气性能好的面料(如尼龙、涤纶复合面料)成本更高。缝线、充绒、绗缝等工艺也会影响价格。 "品牌溢价":知名品牌通常有更高的定价策略。 "设计和功能":特殊设计(如连帽、可拆卸内胆)和功能性(如热力充绒)也会增加成本。
2. "存在低价位的真羽绒服":市场上确实存在价格在300元以下的真羽绒服。这些羽绒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使用鸭绒或低绒含量":绒子含量可能不高。 "面料相对基础":可能不具备高级别的防风防水功能。 "品牌可能是非知名品牌或自有品牌"。 "设计相对简单"。
3. "“真”的定义":“真羽绒服”指的是确实使用羽毛(绒子)作为保暖填充物的羽绒服,而非人造棉

相关内容:

最近,有关“300元以内买不到真羽绒服”的说法在社交平台颇为流行。有不少自媒体纷纷强调,300元难以覆盖真羽绒服的生产成本,所以羽绒服不能买便宜的;更有不少羽绒服卖家借此推销自家产品。

但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相关结论有点“断章取义”,不足以展现羽绒服市场以及整个冬季保暖服饰市场的全貌。

300元以下有真羽绒服

羽绒服的生产成本与羽绒服的充绒量、款式紧密相关。核查发现,算账的是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同的羽绒原料在羽绒服总成本中的占比有较大区别,鹅绒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的比例约为35%-70%,平均占比近一半;鸭绒成本占比约15%-65%,平均占比三到四成。同时,根据羽绒服工艺复杂程度、面辅材料的材质档次不同,羽绒原料的成本占比也有区别。

至于“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的说法,其实有对应的估算条件——祝炜的介绍是“一件羽绒服,假设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然后按照目前的羽绒原材料价格,给出了“其羽绒原料成本约63元至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的结论。他还表示,如果充绒量更多,或者填充原价更高的鹅绒,售价会更高。

但在介绍这一估价时,祝炜并没有说“300元以下没有真羽绒服”。他认为,如果没有质量问题,300元以下的羽绒服可能存在几种情况:几年前的库存产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轻薄羽绒服、面辅材料基础款、儿童款,以及填充羽绒绒子含量为70%、80%或灰鸭绒合格品。

羽绒服的价格往往直接与充绒量相关(网页截屏)

可见,300元以下还是可以买到真羽绒服的。

记者调查也发现,市场上低于300元的真羽绒服并不少。例如,部分品牌在清库存时,会将原先四五百元乃至上千元的羽绒服折价销售,其中不少低于300元。追溯可以发现,它们中有一些是两三年或更早一些的款式,但从填充物看,确确实实是真羽绒。

300元以内的轻薄羽绒服更多。这类羽绒服的充绒量只有50克左右,大部分采用单层布料,面辅料成本与人工成本显著降低,整体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但在穿戴场景下,轻薄羽绒服既能在天气初凉时作为外套,也可以在寒冷天气中与其他保暖服饰搭配,当作内胆,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看品质别忘看标签

“消费者不能只从价格来判断产品品质,而是要学会看服装产品的吊牌标签。”面料供应商张丽媛说。

她解释,在“是否是真羽绒服”这个问题上,合格产品都要在产品标签上予以注明。如果是真羽绒服,2022年4月1日之后生产的产品,应当按照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在吊牌或永久标签上明确标注填充物、填充量和绒子含量。填充物的绒子含量超过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在充绒量相同的条件下,绒子含量越高越好、蓬松度越高越好。

买羽绒服要查看标签(作者 摄)

网购羽绒服,同样要查看详情页的填充物重量及品质介绍(网页截屏)

但张丽媛也提醒,羽绒服也有局限性,最突出的就是清洁难度较大,水洗时容易团成团,难以恢复均匀蓬松状态,从而影响保暖效果;在日常穿着时,也要注意避水,一旦遇水,填充的羽绒容易结块,会影响保暖效果。相比之下,一些新的人造填充材料模拟羽绒结构,能取得相近的保暖效果,又解决了羽绒服“清洁难”的痛点,价格还有一定的优势,“总之,新型填充物与真羽绒各有所长,消费者可以综合使用习惯、环境、价格等多种因素后选择。”

面料科技带来了很多新的填充材料,在吸取羽绒优点的同时,又解决了羽绒的痛点(作者 摄)

当然,如果商家用非羽绒填充料冒充羽绒,那就涉嫌欺诈。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时,还是要养成看吊牌标签的习惯,不要被“低价无好货”“高价才正宗”等片面说法误导。

业内人士最后提醒,穿着羽绒服或其他带有蓬松填充物的保暖服饰时,里面的衣服可以轻薄一点,反而更暖和。这是因为含有填充物的服饰的保暖原理是利用空气隔热,蓬松填充物的作用是锁住静止空气,形成保暖层。如果内搭衣物过厚,会挤压填充物的蓬松空间,导致锁住的空气量减少,隔热效果下降;轻薄内搭能为填充物留出充足的蓬松空间,使其更好地发挥锁温作用,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