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球鞋霸主沦陷,从巅峰闭店清仓,竟被中国“并购大王”瞄准逆袭

这个标题描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商业故事,涉及到几个关键元素:曾经的市场领导者、急剧的衰落、以及中国资本的大举进入。我们可以基于这个标题,梳理一下这个故事的核心脉络和可能的原因:
"故事核心:"
1. "昔日王者:" 指的是一家曾经在全球球鞋市场占据顶尖地位的公司。最符合这个描述的,很可能是"亚瑟士 (Onitsuka Tiger)"。亚瑟士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其复古跑鞋和限量联名款曾风靡全球,被誉为“球鞋界的常青树”。 2. "全球第一:" 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夸张,但指的是该公司在其巅峰时期,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或特定产品线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3. "闭店清仓:" 这描绘了该公司当前面临的严峻困境——业务下滑严重,销售额锐减,不得不大规模关闭零售点并处理库存,以求生存或为资产处置做准备。这通常意味着品牌力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 4. "被中国“并购之王”盯上:" 这指的是一家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正试图通过收购或投资的方式介入这家陷入困境的昔日品牌。这里的“并购之王”很可能是"鸿海精密 (Foxconn)"。鸿海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强大影响力而闻名,近年来也积极进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全球并购。

相关内容:

还记得2008年姚明脚上那双红白相间的锐步“中国龙”吗?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那是一代人的篮球记忆和潮流启蒙,但如今,这份记忆正被贴上一张张清仓折扣标签,曾经需要抢购的“梦中情鞋”,为何会沦落至此?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姚明穿着红白配色的锐步“中国龙”战靴带领中国男篮打入八强,这双全球限量2008双的球鞋引发了购买热潮,锐步在北京的专卖店门口排起长队,有消费者专程从外地赶来购买。

那一年锐步刚被阿迪达斯收购两年,借助奥运会的热度和阿迪达斯的销售渠道,锐步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幅增长,门店数量扩张到上千家。

22年后的2024年,北京花乡奥莱村的锐步清仓店里,标着1—3折促销标签的鞋款乏人问津,店员说现在一天能卖出几双就算不错,和当年完全是两个世界。

几乎在同一时间,资本市场传出消息称安踏体育有意收购锐步,尽管品牌持有方ABG很快公开否认这一传闻,但这个消息还是引发了外界对锐步命运的关注,2005年阿迪达斯以38亿欧元收购锐步,15年后以21亿欧元转手卖给ABG,价格缩水了三分之一,这个曾经在1980年代超越耐克成为全球第一大运动品牌的公司,目前在全球运动鞋服市场的份额已经跌到1.5%以下。

锐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英国少年约瑟夫·福斯特在博尔顿的鞋厂里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双带钉子的跑鞋,这双鞋帮助运动员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1958年福斯特的孙子杰夫和乔创立了Reebok品牌,名字来源于非洲的一种羚羊,但品牌真正腾飞是在20多年后。

1982年美国掀起女性健美操热潮,各大运动品牌还在专注男性市场时,锐步推出了首款专门针对女性设计的健身鞋Freestyle,这款鞋采用柔软的皮革材质,配色更加时尚,鞋底专门为有氧运动设计。

这个决策让锐步的销售额在三年内从1300万美元飙升到14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100倍,到1987年锐步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超过了耐克,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品牌。

锐步的第二次爆发来自NBA,1989年锐步研发出PUMP充气技术,通过按压鞋舌上的气囊可以让鞋面充气,实现更贴合的包裹效果,这项技术在当时的运动鞋市场是突破性的创新。

1991年全明星扣篮大赛上,身穿锐步球鞋的迪·布朗在扣篮前做出了蒙眼的动作,这个经典画面通过电视转播传遍全球,随后18个月内,搭载PUMP技术的球鞋卖出了400多万双,单价超过100美元。

巅峰时期的锐步同时拥有NBA、NFL和NHL三大职业联赛的赞助权,旗下签约了奥尼尔、艾弗森等超级球星,1990年代中期,锐步、耐克和阿迪达斯形成了全球运动品牌的第一梯队。

转折发生在2005年,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收购锐步,希望通过这次收购缩小与耐克的差距,但收购完成后,阿迪达斯开始逐步调整锐步的资源配置。

2010年阿迪达斯没有续约锐步与NFL价值2.5亿美元的球衣赞助合同,转而让阿迪达斯主品牌接手,2015年,锐步与NBA长达11年的合作也告终止,阿迪达斯成为新的赞助商。

失去了顶级赛事的曝光机会后,锐步在专业运动领域的影响力快速下滑,2016年锐步在美国运动鞋市场的份额已经跌到1。7%,排在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新百伦之后。

2018年时任阿迪达斯CEO的卡斯珀·罗思德公开表示锐步拖累了集团业绩,数据显示,锐步在2015年到2020年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10亿欧元。

2021年阿迪达斯将锐步以21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品牌管理公司ABG,ABG旗下拥有包括玛丽莲·梦露、猫王等几十个品牌的授权运营权,主要通过品牌授权而非自营获利。

接手锐步后,ABG延续了授权模式,将不同区域和产品线的运营权分别授权给其他公司,这种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也导致产品研发投入大幅减少,2022年和2023年,锐步几乎没有推出具有技术突破的新产品。

在中国市场,锐步的处境更加艰难。2024年锐步中国区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约为1.6亿元人民币,而在2010年前后,锐步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曾经接近20亿元。

就在锐步持续下滑的这些年,安踏在品牌收购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9年安踏以6亿港元收购了在中国市场连续亏损的FILA,当时FILA在中国只有十几家门店,品牌形象老化严重。

安踏接手后重新定位FILA为高端运动时尚品牌,在购物中心开设大面积旗舰店,产品价格定位在600—2000元区间,比安踏主品牌高出一倍以上,到2014年,FILA中国业务开始盈利,2023年FILA为安踏集团贡献了超过220亿元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35%以上。

在FILA成功后,安踏继续扩大品牌矩阵,2016年收购日本高端运动品牌迪桑特在中国的经营权,2017年收购户外品牌可隆,2019年安踏联合其他投资方以46亿欧元收购了芬兰体育用品集团亚玛芬,获得了始祖鸟、萨洛蒙等多个国际品牌。

2023年安踏又收购了女性运动品牌MAIA ACTIVE,布局快速增长的女性运动市场,这一系列收购让安踏形成了从大众到高端、从专业运动到户外休闲的完整品牌组合。

从品牌定位看,锐步确实符合安踏的扩张方向,锐步在女性健身市场有历史积累,可以补充安踏在这个领域的空白,锐步的复古跑鞋和篮球鞋在部分消费群体中仍有认知度,也能和安踏在篮球品类的布局形成呼应。

但锐步面临的挑战同样明显,在18—3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中,锐步的品牌认知度已经很低,一项2023年的市场调查显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中,只有不到15%的人能说出锐步的代表性产品。

更重要的是,锐步赖以起家的产品创新能力已经大幅减弱,过去五年锐步没有推出过引起市场关注的技术创新,而耐克、阿迪达斯每年都在鞋底科技、材料应用等方面推出新技术。

安踏在运营FILA时采用的是标准化、规模化的扩张策略,依靠密集的门店布局和营销投入快速提升销量,但锐步早期的成功来自对市场空白的精准把握和产品创新上的大胆尝试,这和规模化运营的逻辑有本质区别。

北京奥莱店的货架上,那些打折的锐步球鞋安静地等待买主,运动品牌市场已经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李宁通过国潮设计重新获得年轻人认可,lululemon用社群营销建立起强大的用户粘性。

如果安踏真的收购锐步,能否像运营FILA那样让品牌重生,还是会重复阿迪达斯的失败经验,这个答案需要时间来验证。

看了关于安踏可能收购锐步的报道,网友们可是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

“哎,真是时代的眼泪啊!我高中时攒了好几个月生活费才买了一双锐步的PUMP鞋,一按那个气垫按钮‘咻’的一声,感觉整个球场我最帅,现在在奥莱看到它三折都没人买,心里真不是滋味。”

“安踏现在真是财大气粗啊,‘并购之王’不是白叫的,FILA、始祖鸟都玩得转,说不定真能救活锐步,支持国牌收购国际大牌,扬眉吐气!”

“我怎么觉得这是个坑呢?阿迪花了31亿欧元买,21亿欧元贱卖,说明锐步这个品牌价值已经严重缩水了,安踏这时候接盘,别是当了个‘接盘侠’吧?”

“锐步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年轻人谁还认啊?我们80后还记得姚明那双中国龙,90后可能还有点印象,00后估计只知道耐克阿迪了,安踏怎么让年轻人重新爱上锐步,是个大难题。”

“我觉得关键看安踏怎么操作,如果只是把锐步当成一个复古标来卖,那没多大意思,但如果能把锐步当年的那些黑科技,比如PUMP系统重新研发升级,讲好故事,说不定真有戏,看看始祖鸟被安踏做得多成功!”

您认为安踏如果成功收购锐步,最应该从哪里入手才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官方信源: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Anta Sports)官方投资者关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