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沮丧和气愤的情况。花了三千元购买金项链,结果发现竟然是铜做的,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严重践踏。
这种情况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欺诈行为":最直接的可能性是商家故意欺诈,用劣质材料冒充贵金属,并在描述或标识上做虚假宣传。
2. "虚假宣传/误导性描述":商品页面可能使用了误导性的图片、文字描述(如“镀金”、“合金”等词语可能被滥用),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真的黄金。
3. "以次充好":商家可能使用了劣质的合金(主要是铜)来制作,并试图以黄金的价格出售。
4. "平台监管问题":如果是在大型电商平台购买,可能存在平台对商家资质、商品质量监管不力的问题。
5. "售后服务缺失":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往往会发现商家难以联系,或者拒绝承担售后责任。
"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1. "保留证据":务必保留好购买凭证(订单截图、支付记录)、商品页面截图(包含商品描述、材质说明等)、商品实物照片、与商家的沟通记录(聊天记录、邮件等)。
2. "联系商家":首先尝试通过平台或商家的官方渠道联系卖家,明确指出商品材质与描述不符,要求退货退款,并说明
相关内容:
据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卖家称这是卡地亚正品18K金镶钻项链,项坠上还标有品牌的标志和750的印记。经检测,该款项链压根不含贵金属,主要元素为铜;镶嵌的钻石也是假的,只是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最后,陈女士退货退款成功,可惜其花费的180元检测费只能自己承担。
这是陈女士第二次委托市质检院宝玉石检验站检测珠宝真伪,之前其从朋友处购得的珠宝经检测也是假的。
工作人员提醒:珠宝首饰属于高档消费品,价格偏高,在网购时需特别谨慎,要选择值得信赖的珠宝商或服务质量相对有保证的大品牌网站;购买前要认真核查商家信息,如商家写明与知名企业合作,不妨打电话进行核实;购买后应及时送至当地质检部门进行复检,以便在有效时间内进行退款。一件饰品若检测“贵金属含量”项目,收费为100元每件;若检测“珠宝玉石”项目,则收费为80元每次。“基本上2个小时内就可以出结果。”工作人员表示。市12315的工作人员表示,若网购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可向商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