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同款狂热卖空!JORYA剧火逆袭却净利润骤降,名媛品牌面临挑战

我们来分析一下JORYA(卓雅)近期遇到的困境,这确实是时尚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事件核心:"
"剧爆火带来的流量红利:" 赵露思作为当红流量女星,在多部热播剧(如《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偷偷藏不住》等)中身着JORYA服装出镜,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和口碑效应。这直接刺激了JORYA的线上销量和品牌声量,使其成为了一时的“顶流”服装品牌。 "“同款”效应的消退与库存压力:" 剧集热度具有周期性。当剧集热度下降,“同款”效应自然减弱。同时,为了抓住流量红利,品牌可能在短期内加大了生产和铺货,导致库存积压风险。一旦剧爆效应无法持续,或者后续没有新的流量点接棒,库存转化为实际销售就变得困难。 "净利润暴跌:" 尽管营收可能因短期的爆款而有所增长,但库存积压、可能存在的促销降价、以及为追逐流量而增加的成本,共同导致了JORYA净利润的大幅下滑。这反映了其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冲击。
"深层原因分析:"
1. "过度依赖单一流量驱动:" JORYA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剧爆火”这一单一因素的产物。这种模式虽然能带来短期爆发,但极其

相关内容:

赵露思穿过的裙子卖空了,可品牌方却亏了6700万。

这是一个发生在2025年的真实商业故事。

当《许我耀眼》在去年9月底开播第六天就创下热度纪录时,JORYA这个拥有30年历史的国产高端女装品牌似乎迎来了高光时刻。

赵露思在剧中饰演的许妍穿着JORYA的服装,每集更换多套造型,这种"不费力就显贵"的风格立即引爆社交媒体。淘宝搜索数据显示,"赵露思同款"成为热门关键词,线下门店的多款热门裙子出现断码现象,小码几乎在全国范围内售罄。

但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实质的困境。JORYA母公司欣贺股份2024年营收下降两成,出现公司历史上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达到6700万元。即便在剧集热播的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率也仅为0.1%,几乎处于盈亏平衡边缘。

这种反差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一个品牌的单品能够热销,而整个企业却在亏损?

数据显示,JORYA在欣贺股份的营收占比长期超过40%,是公司当之无愧的支柱品牌。公司甚至为JORYA的品牌研发总监开出了200多万的年薪,这在服装行业属于较高水平。但高投入并未换来高回报。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6000多万元,但市场反馈却不理想。有时尚博主直言JORYA的设计风格停留在十年前,这条评价获得了5万多点赞。

从经营数据看,JORYA面临着多重挑战。2024年公司关闭了56家直营店和17家经销商门店,经销商收入直接减少一半。更严重的是库存问题,JORYA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一年半时间,而同行业企业通常只需要半年。这意味着大量资金被积压在库存上,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专家分析指出,影视剧植入带来的热度具有短期性。奢侈品专家周婷认为,明星同款虽然能提高曝光度,但对品牌高端化帮助有限,甚至可能引起高端客户的反感。服装行业顾问顾川也指出,几款爆款产品的热销对一个年营收曾达20亿的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JORYA的案例反映出传统高端女装品牌面临的普遍困境。当年轻消费者既追求品质又精打细算时,过于强调"名媛风"的产品线显得不够日常化。品牌过度依赖特殊场合的着装需求,而忽视了日常穿着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JORYA在2024年8月就签下赵露思作为全球代言人,这说明品牌早已意识到需要借助流量实现年轻化转型。但问题在于,流量转化需要配套的品牌战略和产品调整。仅靠明星代言和影视植入,而缺乏对消费趋势的深度把握,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行业对比看,成功的服装品牌往往能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它们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将库存周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它们注重产品创新,但更关注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它们利用流量但不依赖流量,始终将品牌长期建设放在首位。

JORYA拥有30年的品牌积淀和行业经验,这次借助《许我耀眼》出圈证明其仍具备市场影响力。但要实现真正转型,品牌需要重新思考目标客群的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与渠道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流量可以带来短期热度,但只有扎实的内功修炼才能支撑品牌走得更远。

一个品牌的成功,究竟应该用单品的销量来衡量,还是用企业的整体健康度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