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情绪、个人魅力、投资逻辑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多个层面。尽管马斯克近期面临股价暴涨与品牌危机并存的局面,且争议不断,但部分股东依然表现出“死心塌地”的态度,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对马斯克的个人信念和领导力的高度认可:"
"远见卓识与执行力:" 许多投资者坚信马斯克拥有非凡的远见,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将宏大愿景(如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革命、SpaceX的太空探索、Neuralink和Boring Company等)付诸实践。
"个人魅力与赌局心态:" 马斯克个人魅力十足,其言论和行为常常引发巨大关注,使得投资他变得像一场“赌局”。成功的投资者可能会享受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刺激,并愿意继续“押注”。
"“造梦者”形象:" 他被视为一个不断挑战现状、追求极致、甚至有些“疯狂”的梦想家,这种形象对特定类型的投资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 "对特斯拉(及相关公司)未来潜力的坚定看好:"
"颠覆性商业模式:" 投资者相信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个能源和软件公司。其超级充电网络、自动驾驶技术(FSD)、能源解决方案(太阳能、储能)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
相关内容:
特斯拉最近干了件让全网咋舌的事,股东们投票通过了给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

要知道这位创始人现在可是是非缠身,和特朗普的牵扯、各种负面传闻没断过,但投资者就是不愿和他分道扬镳。
这份薪酬计划绑定的目标看着就玄乎,要把特斯拉市值从1.4万亿美元推到8.5万亿美元,还要交付20万亿辆汽车、搞10万亿次自动驾驶订阅,光听着就觉得是场豪赌。
马斯克这些年的争议操作可真不少,之前给特朗普的总统竞选提供资金支持,还主导过“政府效率部门”的大幅削减计划,这些举动直接让左翼消费者对特斯拉没了好感。

2022年他收购推特后,取消平台内容审核、恢复被封禁账号,市场研究公司直接记录到特斯拉品牌好感度大幅下滑。
更别提后面的涉嫌大量吸毒、公开支持极右翼政党,甚至在政治集会上做出类法西斯式敬礼,每一件事都在消耗品牌口碑。
有分析师早在今年3月就警告,特斯拉和马斯克正陷入“品牌龙卷风危机”,而且这已经成了全球性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争议没挡住特斯拉的股价上涨。
自从5月马斯克宣布退出特朗普政府,后来又和总统公开闹翻引发投资者担忧后,特斯拉股价反而涨了近三分之二。
上月公布的第三季度交付量也超出了华尔街预期,这背后是美国消费者抓紧利用即将到期的电动汽车联邦税收抵免政策。
不过欧洲市场的情况就不太乐观,销量已经明显受了冲击,不少分析师都提醒,马斯克得赶紧推出更廉价的车型,不然等税收抵免政策结束,市场可能会放缓。

争议拉满却业绩分化,特斯拉的冰火两重天
特斯拉现在的处境挺矛盾,一边是马斯克的争议不断拉低品牌好感,一边是部分市场的业绩还能撑住场面。
中国产汽车的激烈竞争也让特斯拉业绩波动不小,不少消费者在选车时,会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
马斯克的个人争议对销量的影响确实存在,只是被美国市场的短期红利暂时掩盖了。

汽车行业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的观点挺实在,他承认马斯克为特斯拉股票带来的附加值毋庸置疑,也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赚得盆满钵满。
但他同时也指出,特斯拉的核心汽车业务已经达峰,而自动驾驶汽车计划显然并非市场最优。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现在市面上不少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在快速迭代,特斯拉的先发优势正在慢慢缩小。

股东们对此不可能一无所知,但他们还是选择支持马斯克。
美国金融公司Wedbush董事总经理丹・艾夫斯说得直接:“马斯克即特斯拉,特斯拉即马斯克。”
尽管马斯克的政治立场给特斯拉带来了一定品牌损害,但公司的人工智能未来仍牢牢绑定着他。
这种绑定关系,让股东们不敢轻易让马斯克离场。

股东为啥死磕马斯克?三个关键原因藏不住
美国的创业文化或许是第一个关键因素,在那里,资本的话语权更强,人们更推崇随心所欲、锐意进取的创新者。
就像马克・扎克伯格对Meta的控制权从未被动摇,杰夫・贝索斯在2021年卸任前也长期执掌亚马逊。

这种对创始人的包容,让马斯克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盛宝金融的投资者策略师尼尔・威尔逊分析得挺到位,美国的创业文化愿意让创新者专注于创新,更何况马斯克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他,特斯拉可能一事无成。
第二个原因是马斯克的不可替代性,多数特斯拉股东更担心的是马斯克在公司投入的时间不足,而非希望他彻底离场。

他在特斯拉及火箭公司SpaceX中展现出的创业激情与技术狂热,正是实现那些激进目标所需要的。
薪酬计划里的1万台人形机器人和1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技术突破,而股东们相信只有马斯克能带领公司往这个方向冲。
第三个原因自然是实打实的业绩回报,这些年跟着马斯克的股东们确实赚了不少,特斯拉股价的长期表现让他们愿意相信马斯克的能力。

本来想吐槽股东们是不是被过去的成就蒙蔽了双眼,但看着第三季度超预期的交付量,以及股价的持续上涨,好像又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只要能赚钱,只要未来还有想象空间,他们就愿意赌一把。
不过话说回来,特斯拉的未来也不是毫无风险。
核心汽车业务达峰是不争的事实,自动驾驶技术又面临激烈竞争,欧洲市场销量已经受冲击,税收抵免政策结束后还可能面临市场放缓。

更别提马斯克那些随时可能爆发的争议,说不定哪件事就会成为压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股东们投票通过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对马斯克创新能力的豪赌。
他们看到了马斯克过去的成就,也相信他能带领特斯拉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但这场赌局的风险同样巨大,一旦核心业务持续疲软,创新目标进展缓慢,股东们的信任可能随时会崩塌。

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故事还在继续,这场争议与支持并存的大戏,到底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的每一个举动,都将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也影响着特斯拉的未来走向。
毕竟在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信任,只有永远的利益,特斯拉和马斯克能不能一直赢下去,还得用业绩和结果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