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浙企匠心独运,仿制素纱襌衣超越马王堆原件轻薄度

这个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复原和超越。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相关信息:
1. "马王堆汉墓“素纱襌衣”":这件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早期)的“素纱襌衣”被誉为“东方第一缕”,是现存最早的丝织品之一。其重量极轻,整件衣服仅重49克,薄如蝉翼,展现了当时高超的纺织技术。它的重量和薄度是衡量古代丝绸纺织水平的重要标准。
2. "浙江企业的仿制":确实有浙江的纺织企业(例如一些专注于丝绸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企业)声称他们成功仿制出了比马王堆原件更轻薄的“素纱襌衣”或类似级别的轻薄丝织品。
3. "“比马王堆原件更轻薄”的解读": "可能指绝对重量更轻":通过现代纺织技术、材料选择(如更精细的桑蚕丝、特定的捻度、织造工艺优化等),可能在保证一定面积和厚度的前提下,将单位面积的重量或整件衣物的重量做得比马王堆的49克更轻。但这需要非常严格的测量和对比标准。 "可能指相对轻薄度更高":更可能的情况是,这些企业在模仿马王堆素纱襌衣的“轻薄”风格上

相关内容:

2018-09-21 19:0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佳莹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

听说过素纱襌衣吗?出土自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襌衣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因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净重仅49克而闻名于世。令人欣喜的是,如今,浙江丝绸企业万事利已成功仿制出了比原件更轻薄的素纱襌衣。

9月21日,“长沙马王堆素纱襌衣仿制专家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馆长、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正式对外宣布,由万事利主导的“超薄丝织面料”研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仿制出“直裾素纱禅衣”,经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检测,整件纺织品重达仅约45.50克,单层透光率为惊人的78%,而长沙马王堆出土原件重量为49克,单层透光率为75%。根据仿制物的各项关键数据表明,万事利已经成为全球极少数掌握“超薄丝织面料”研发技术的企业。

事实上,自“素纱襌衣”面世后,其近乎极致的轻薄质地与领、袖缘的提花技术震撼了世界。全球业界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于超薄型丝织面料的研究与探索,但受限于原料、工艺、技术等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始终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为了更加全面地论证万事利仿制成功的这件“直裾素纱襌衣”的科学性与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探讨国家珍贵丝绸文物的传承与保护,研讨会特别了包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丝绸专家、非遗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原馆长钱小萍,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等国内丝绸领域专家学者,以万事利仿制成功的“直裾素纱襌衣”为研讨对象,探讨了仿制过程中涉及的丝线、面料、领袖缘织造及缝制等各项参数和织造工艺。研讨会专家组一致认为,万事利成功仿制的“直裾素纱襌衣”表象基本接近可视原件,并能够按照有关资料提供的参考数据,经过缜密的研究推敲,科学地制订出仿制工艺,比较忠实地体现了原件的本质。

“如何重现中华历史文化的璀璨夺目,让更多国人真正树立文化自信?我认为,技术的进步是重要保证。万事利将持续探索丝绸技术的无限延展,通过复原‘素纱襌衣’等珍贵丝绸文物,让更多国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李建华表示,“透过悠远的历史长河发现,丝绸在任何时候都在不断满足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两千多年前织出精美绝伦的‘素纱褝衣’到如今以万事利为代表的民族丝绸企业凭借创新丝绸科技,实现了与国际顶级奢侈品牌的同台竞技。其间所传承的,就是中国丝绸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底气,以及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