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对,这是一个很多喜欢怀旧的人都会感慨的现象。佐丹奴(Zara)、班尼路(Banana Republic)、美邦(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这些品牌,在过去十几年甚至二十年间,曾经是我们很多人学生时代和青年时期衣橱里的常客,代表着一种青春、休闲、紧跟潮流的感觉。
它们的产品通常有以下特点,这也是它们曾经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1. "紧跟潮流 (Trendy):" 尤其是佐丹奴和班尼路,经常快速将当时流行的款式、颜色和图案引入店铺,满足年轻人追求新潮的心理。
2. "价格相对亲民 (Affordable):" 相比一些奢侈品牌,这些快时尚品牌的价格更易于被学生和年轻上班族接受,使得频繁更新衣橱成为可能。
3. "风格多样 (Variety):" 提供从牛仔裤、T恤、卫衣、衬衫到外套、配饰等丰富的品类,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4. "品牌辨识度 (Brand Recognition):" 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穿着它们有一种归属感和时尚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变化发生了:
"时尚潮流的快速迭代:" 时尚圈的变化越来越快,新的品牌和风格不断涌现,旧的风格自然会被淘汰。
"品牌自身策略调整:" 品牌可能会调整产品线、目标客户群或市场策略。例如,它们可能
相关内容:
“佐丹奴又开回广州北京路了,门口却排着一群穿AJ的中学生。

”——上周路过的人把这句话发在小红书,点赞瞬间破万。

有人留言:那不是我们中学时暗恋对象的白衬衫产地吗?
怎么又诈尸了。
诈尸谈不上,但确实回魂。2023年,它悄悄把标签从“99元两件”换成“GiordanoOrigins”,一件纯色T恤卖到259,还学潮牌搞限量号码牌。
财报说东南亚涨了12%,中国区还在掉5%,可老板不管,先拉日本设计师做联名,再砸钱把店开回一线商圈——一副“老子偏要衣锦还乡”的倔强。
像极了中年同学会里那个曾经秃顶、如今戴假发还练出腹肌的男同学:你知道他假发可能随时被风吹跑,但还是忍不住多看两眼。
班尼路更魔幻。2022年,德永佳2.5亿港元把它“嫁”给上海汇业,像把旧相册卖给收废品的。
新东家转手就给相册贴上一层AR滤镜:元宇宙服饰、数字藏品、B站二次元联名,一件虚拟T恤卖39块,穿在赛博形象身上,不能洗、不会皱,永远崭新。
老用户一脸懵:当年39块能买两件纯棉,现在买一串代码?
可Z世代不管,他们买的是“皮肤”,不是衣服。
班尼路这手“借尸还魂”玩得溜,把中年人的情怀拆成像素,再卖给更年轻的灵魂。
美特斯邦威干脆把最后几家直营店灯牌一起拉闸,宣布“全面加盟”。
翻译成人话:自己不开店了,牌子租给别人用,收租过日子。
同时把“新国潮”三个大字刷在仓库外墙上,请王鹤棣站台,直播间里喊“国货崛起”。

可数据不会演戏:线上占比冲到65,亏损只是“收窄”,不是“翻盘”。
像极了老一辈把钥匙交给晚辈,嘴里说“店给你折腾”,心里却清楚——再折腾,也回不到2009年步行街人山人海的那个夏天。
森马倒是稳如老狗。
当其他人忙着“返老还童”,它默默把法国Kidiliz集团剩余股份全收了,把童装护城河再加高一层。
你去三四线城市的商场,巴拉巴拉门店永远挨着儿童乐园,滑梯声、奶粉味和“扫码领券”的广播混在一起,生意好到让隔壁卖奶茶的妹子眼红。
森马不喊口号,它只干一件事:把“娃”抓住,让爸妈的钱包自动续费。
AR试衣、智慧门店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让财报好看的,是“孩子又长高了”这句最朴素的刚需。
真维斯最坎坷。
高峰时全国2800家店,如今一半招牌被抠掉字母,只剩“真X斯”在风中凌乱。2023年,它干脆配合警方端掉3000万假货,给真品缝上芯片防伪。
有人调侃:当年穿真维斯是潮流,现在穿真维斯得先验真伪。
可它偏不死心,在澳大利亚一口气再开12家店,像把老脸伸向海外海风:国内嫌我老,国外说不定当我新鲜。
这股子“我还能打”的轴劲,让人想起家里倔强老爸——手机用不明白,却偏要学扫码支付,就为证明自己没被淘汰。
一圈看下来,这些“过气天王”都在做同一件事:把时间的褶皱拼命熨平。

佐丹奴玩高端、班尼路卖像素、美邦租招牌、森马抱娃、真维斯打假,招数千奇百怪,核心却一样——别让年轻人把自己扔进“爸妈衣柜”那个黑洞。
可年轻人精得很。
他们一边在直播间抢29块尾货,一边花290买限量盲盒T恤;一边嘲笑“土味校服”,一边把复古校服穿上音乐节。
老品牌想重返20岁,得先一个问题:你卖的到底是衣服,还是那段再也穿不回的青春?
答案其实不复杂。
能活下去的,未必最潮,但一定最懂“续命”——把当年的情怀拆成碎片,嵌进新的消费场景;让35岁老客找到“似曾相识”,也让18岁新人觉得“有点意思”。
就像广州北京路那家佐丹奴,门口排队的AJ少年可能根本不认识Giordano,但他们愿意拍照发小红书,配文“极简风yyds”。
这已经足够——流量先种草,故事再慢慢讲,只要店还开着,就总有机会把旧名字写进新记忆。
所以,别急着嘲笑老品牌“又出来圈钱”。
他们曾陪一代人把暗恋写进白衬衫,把高考志愿塞进牛仔口袋,如今只是想再陪一代人把二维码扫进手机相册。
衣服会旧,套路会老,但“穿得起的体面”永远是门好生意——只要还有人愿意站在镜子前,拽拽衣角,对自己说一句:
“今天看起来,也不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