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服必看!5个吊牌隐藏信息教你避坑不花冤枉钱

你说得对!买衣服时,那小小的吊牌看似不起眼,但里面藏着不少重要的信息,能帮我们避开很多“坑”。别急着剪掉它,仔细看看这5个隐藏信息:
1. "面料成分 (Fabric Composition) - 最重要的信息!" "隐藏信息:" 这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件衣服是什么材质,更重要的是"精确的含量比例"(比如棉90%/涤10%,羊毛80%/腈纶20%)。 "避坑点:" "虚假宣传:" 有些商家可能会说“纯棉”、“羊绒”等,但实际含量不足,吊牌上的成分分析是硬性标准,能有效识别“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洗护需求:" 不同面料对洗涤方式(水洗、干洗、手洗)、温度、晾晒方式的要求差异很大。看懂成分有助于你正确护理,避免衣物变形、褪色、缩水等问题。例如,高羊毛含量需要小心水洗,化纤含量高可能不耐高温。
2. "洗涤说明 (Care Instructions) - 避免洗衣“大事故”" "隐藏信息:" 通常会用符号或文字标明洗涤方式(水洗、干洗)、水温、是否可机洗、是否可漂白、是否需熨烫以及熨烫温度等。

相关内容:

平时买衣服,很多人看完款式、付完钱就随手扔了吊牌。其实吊牌上不起眼的标注,藏着实用信息。学会看这些,能避开购物坑,还能让衣服穿得更久、更合身。

一、看安全类别,穿得放心

吊牌都标“安全类别”,分A、B、C三类,直接关系穿着安全,给家人买时别选错。

给0-36个月宝宝买,找标“A类”的,它对甲醛、PH值要求最严,宝宝皮肤嫩,穿着不刺激;

买内衣、T恤等贴身穿的,认准“B类”,安全性足够,贴皮肤穿舒服;

看到“C类”,多是外套、风衣等外穿衣物,或窗帘等家纺,绝对不能贴身穿,不然易引发皮肤不适。

二、查成分含量,不被宣传骗

很多衣服宣传“100%纯棉”“纯羊毛”,真假看吊牌“成分含量”就知道。

这里会写清纤维种类和占比,比如“棉70%+聚酯纤维30%”,就是衣服主要是棉,混了点聚酯纤维。要是宣传材质和吊牌标注不一样,再好听也别买,大概率是花高价买了不符的东西,白吃亏。

三、对执行标准号,排除劣质货

吊牌上的“产品执行标准号”,是判断衣服是否合规的依据。

这串代码对应不同品类质量规范,比如买牛仔裤,看有没有标“FZ/T 81007”,有就符合牛仔服行业标准,基本能排除三无或劣质货;买普通上衣,看到“GB/T 29862”这类代码,也代表成分标注、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买着踏实。

四、照洗涤图标洗,衣服耐穿不变形

衣服穿几次就缩水、掉色,多是没按正确方式清洗。吊牌“洗涤说明图标”是衣服的保养提示,比文字精准。

比如图标标“水温≤30℃”,别用热水洗,不然衣服易皱、易缩;看到“不可氯漂”标志,别用含氯漂白剂,免得颜色掉得不均。跟着图标保养,衣服能穿更久,少花冤枉钱买新的。

五、记货号款号,补购同款不费劲

吊牌“货号/款号”是品牌自编的数字或字母,看着不起眼,用处大。

要是衣服穿得舒服,想再买同款,或查设计细节、上市时间,直接把货号发给品牌官网客服,就能拿到准确信息,比描述“蓝白条纹、短款”靠谱,不用愁“想再买却说不清款式”。

吊牌虽小,却有不少实用信息。不用花太多时间,购物时多留意这5点,就能避开虚假宣传、劣质产品的坑,让衣服穿得更安全、更耐穿。下次买衣服,别着急扔吊牌,先看一眼,省心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