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拉链大王”白捡20亿,25亿卖掉实控人之位,5亿回购,惊现巨额财富反转!

这则新闻确实听起来像是一个戏剧性的反转,让人感觉像是“白捡了20亿”。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关键点:
1. "25亿卖掉实控人之位:" 这通常指的是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将其持有的公司大量股份(可能包括投票权)出售给外部投资者(如产业资本、私募基金、甚至竞争对手)。 原因可能有很多:退出,寻求资金(虽然这次是反向操作),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个人风险敞口,或者创始人自身需要用钱等。 以25亿的价格出售,意味着市场当时可能认为该公司的价值或其未来潜力被低估,或者买方看到了更大的价值空间。
2. "5亿就买回实控人之位:" 这指的是之前的出售方(原实控人)以远低于当初出售价的价格,重新购回了足以使其重新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的股份。 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有足够的资金:" 5亿资金是关键,说明原实控人有能力进行这次操作。 "有可购买的股份:" 股票需要有人出售。这通常发生在: 之前买方(接盘侠)希望再次套现。 之前买方持有的股份被进一步分散或质押。 公司内部有其他股东愿意

相关内容: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你敢相信吗?从用1.6万元创业做到全球第二,到上市后因股价低迷萌生退意,施能坑2016年将浔兴股份实控权高价卖给资本玩家王立军。

谁料新东家豪掷10亿收购的跨境电商爆雷,创始人卷款跑路,公司市值暴跌80%。

正当所有人以为这是场资本败局时,施能坑却踩着股价低点悄然杀回——当初套现的25亿现金,如今可能只需花5亿就能重新掌权。这场教科书级的"低卖高买"背后,最终会不会真的变成现实?

一条拉链改变了世界

提到拉链,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它只是衣服上的一个小配件,或者是包包、鞋子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对于浔兴股份的创始人施能坑来说,拉链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产品,而是财富的源泉。

施能坑出生在晋江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家里条件困难,但他不甘心平凡,早早进入服装厂工作,积累了不少行业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施能坑从做箱包生意的邻居口中,了解到邻居的箱包拉链质量不好,总是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个时候,施能坑便看到了国内拉链市场的空白,决心打破市场的“寂静”。他带着仅有的1.6万元创业资金,开始了他与拉链的缘分。

刚开始,他只是靠从厂里面进货,拿出来卖,以此赚一些差价,但是后来,他再满足于做中间商,决心自主做拉链,赚大钱。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尝试,他引进了一些日本压铸机设备,并从美国进口塑胶原料,凭借性价比高、耐用且迅速周转的产品,成功进入了市场。

仅仅几年时间,他的拉链就畅销全国,而他自己,也在1990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浔兴股份的飞速发展,让它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也逐步拓展到了海外,成为仅次于日本YKK的全球第二大拉链品牌。

从3毛钱到百亿市值

“浔兴股份”能从3毛钱的拉链起步,一路走到百亿市值,这背后离不开施能坑的商业眼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当时,他注册的SBS商标,被评为拉链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创新方面也是与时俱进。

有资料显示,自创业以来,施能坑先后主持开发了产品、工艺、设备等项目200多项,其中40多项获得专利。“隐形拉链”“双骨拉链”“30#塑钢拉链”的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通过保质保量、价格合理的策略,成功占领了市场并打响了品牌知名度。而真正让浔兴走上资本市场的则是在2006年成功上市,一举成为当时拉链行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

浔兴股份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在早期,施能坑就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品牌危机——部分小厂商使用劣质拉链头,导致SBS品牌口碑受损。

面对这一危机,施能坑没有选择低头,而是采取了“毁掉库存,重建品牌”的策略。这种在危机中迎难而上的决心,成就了他在拉链行业的地位。

一次游戏,五年赌局

然而,就在浔兴股份在行业中稳步前行时,资本的浪潮开始席卷而来。

2016年,施能坑家族决定出售25%的股份,以25亿元的总交易款,将控股权转让给天津汇泽丰,由王立军接手,成为浔兴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那时,浔兴的市值突破100亿,王立军的到来似乎为这个“拉链大王”注入了新的活力。王立军,这位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过的资本玩家,带着天津汇泽丰进入浔兴股份,开始了资本运作的“游戏”。

他不仅收购了公司股权,还计划通过并购拓展公司的业务版图。然而,所谓的资本游戏,并不总是顺风顺水。

2017年,王立军瞄准了当时正风头劲的跨境电商行业,决定以10.14亿元收购深圳价之链65%的股权。

价之链当时看起来很厉害,创始人甘情操2008年成立公司,到2016年净利润已经做到5500万元,比前一年暴涨了531%,算是行业里的明星企业。

为了这笔收购,两边签了对赌协议。价之链承诺2017年到2019年每年要赚够1亿、1.6亿、2.5亿元,如果做不到就要赔浔兴股份10亿元现金。

结果第一年就差点没达标,2017年差了323万元。到了2018年直接亏了7493万元,2019年接着亏5858万元,连续两年都没完成目标。

这时候创始人甘情操夫妻俩直接跑路到国外,还把公司资金转移走了,导致价之链没钱运转、内部乱成一团。

浔兴股份这次收购算是踩了大雷。因为价之链业绩太差,2018年他们不得不把当初收购时多花的钱(商誉减值)一口气减掉7.5亿元,直接导致当年净亏损6.5亿元。

这笔投资,不仅没能为浔兴带来收益,反而成了一场“血本无归”的失败。

从25亿到5亿的“值”与“亏”

随着跨境电商的失败,王立军并未放弃,反而在资本市场上继续深耕。

然而,2019年,他因涉嫌内部交易罪被重庆市公安局逮捕,尽管最终未被判刑,但其领导下的浔兴股份已经陷入了资本困境。

仅仅三年时间,浔兴股份的市值从百亿跌至了20亿左右,原本光辉的“拉链大王”变成了“资本迷局”中的牺牲品。

这边王立军投资有些失败,另一边,施能坑当时在成功套现25亿后,其实还想把浔兴股份的拉链业务买回来。

他打算花12亿把拉链资产买走,但上市公司没了拉链业务就只剩亏损的跨境电商业务,股民和证监会都反对,交易没成功。

这时候施能坑换了思路:既然买不回业务,那就低价买回股份。

2019年前后,浔兴股份因为收购跨境电商失败、业绩暴雷,股价跌到6元左右,比当初卖股时便宜了一半。

于是,施能坑的浔兴集团开始在二级市场悄悄买股票,截止截至2024年三季报,浔兴集团所持股份已从转让后的7.4%变为19.2%。

友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后续浔兴股份的股价继续下跌且控股股东无法解决质押问题,则存在股权被处置导致控制权变更的可能,而施能坑的浔兴集团有进一步增持成为实控人的机会,届时,总花费可能也不会超过5亿。

这么一来,施能坑很有可能相当于当初高价卖股套现25亿,现在只花5亿就能重新拿回公司控制权,中间净赚了20亿差价。

不过,这些只是猜测,后面施能坑家族能否重掌浔兴股份,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浔兴股份:历时六年案件终结,兜兜转转再回施氏家族?》财中社

2.《25亿卖掉的实控人之位,5个亿就买回来了,福建富豪白捡20亿》灰鸽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