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四川将围绕钒钛产业,在2025年设定了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四川预计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
1. "强化资源保障与精深加工:"
"提升资源利用率:" 优化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开采、选矿工艺,提高有用组分的回收率。
"推动精深加工:" 大力发展钛精矿、高钛渣、富钛料等中间产品,并重点突破高附加值钛材(如钛材、钛合金)、钛化工产品(如P25二氧化钛、硫酸亚铁等)和钒制品(如V2O5、钒催化剂、钒铝合金等)的生产。
2.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
"研发核心技术:" 支持企业在高温钛材、钛合金冶炼与加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钛基新材料、钒基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建设创新平台:" 依托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钒钛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智能化改造:" 推动传统钒钛企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3. "构建产业集群与延伸产业链:"
相关内容:
红星新闻记者7月27日从四川省经信厅获悉,为促进四川省钒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四川省经信厅组织编制了《关于促进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到2025年,四川将形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和世界级的钒钛新材料集群,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5%和35%以上,铁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力争突破完全依赖和严重依赖的“卡脖子”技术2~3项,并有序推进矿山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供给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安全。
根据《征求意见稿》,四川拟建立开放、柔性、灵活的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机制,提升使用绩效,并围绕钒钛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建立钒钛产品研制示范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三氧化二铬、铬铁合金等产业化项目前期工作,并支持围绕“钒钛+新材料”进行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瞄准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推进钛产品向中高端迈进。
《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提到,要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钒钛钢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并支持“新能源+储能”钒电池储能示范。按照“一极(攀西)多点(川南、川东北)思路,统筹布局重点园区。根据“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定位,形成产业链分工合理、配套协作、循环集聚发展格局。
在资源供给能力方面,按照公平、公开与共赢的市场化原则,四川拟构建钒钛磁铁矿供给保障新格局。同时,拟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企业主体,通过大企业、大集团、上市公司、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等企业梯度,打造产业“生态圈”,并鼓励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四川还拟推行绿色低碳制造,包括加快现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鼓励源头减排、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研究,并推进高性能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及部品部件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在智能制造方面,四川拟完善全流程制造工序智能化建设,探索建立重点优势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还强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具体而言,四川拟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立足源头预防,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此外,四川还拟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聚焦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商引资引智计划,支持举办全球、全国钒钛产业峰会、技术论坛、产品博览会等,力争招引3~5家国际国内领先的大型企业和引进国际国内钒钛产业方面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四川。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为重点,搭建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的平台,深入实施国家和省吸收重大人才计划,开展招才引智品牌活动,积极争创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