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里,让我们一起探索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的非凡世界。
江诗丹顿,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传奇与尊贵。它不仅仅是一个腕表品牌,更是一种跨越三个世纪的瑞士传统制表艺术的象征。
"在这里,你将明白何为江诗丹顿,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体会:"
1. "悠久的历史与传承 (Timeless Heritage):"
成立于1755年,是现存最古老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超过250年的历史,意味着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积累了深厚的制表底蕴。
从最初在巴黎为欧洲皇室贵族服务,到如今遍布全球,江诗丹顿始终代表着顶级的制表工艺和永恒的风格。
2. "极致的制表工艺 (Masterful Craftsmanship):"
"手工艺术:" 江诗丹顿极度推崇手工制作,许多关键部件,如机芯组装、宝石镶嵌、表盘绘制等,都由经验丰富的制表大师亲手完成。
"精密复杂功能 (Complications):" 品牌在复杂功能制造上享有盛誉,尤其是其标志性的“Malte”三问表,在报时、报分、报秒时发出的独特声音,是极致工艺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隐藏式”镶嵌工艺 (Secret Mosaic Engraving):" 在表
相关内容:
“在你心目中什么是江诗丹顿?”
坐在上海静安区一幢老洋楼的里,我问一位资深钟表匠、制表师、曾在江诗丹顿任职的强师傅这样一个问题。
他在这个有着 270 年历史的品牌工作二十五年,负责古董表和高复杂款的修复维修。 现在,他则是于上海一处阁楼中,继续从事钟表修复与研究。

午后的阳光透过天窗倾洒进来,桌上摆满了各种零件、工具和腕表,在强师傅的工作间里,每一枚零件都经过精细打磨,每一道时间痕迹都透着匠心。
对于我所提出来的问题,他思索了片刻,道:“在我心目中,江诗丹顿是一个将艺术和传统制表结合在一起的品牌。”

无论是这个工作间,还是他认真工作的模样或是,在那个片刻都让我想到了品牌在日内瓦 18 世纪顶楼的“阁楼”作坊。那时制表师傅们需要更好的光源和不被外界打扰的环境去进行精细作业,因此自然光线充足的阁楼也成为了创作与制作的首选圣地,故得名“阁楼工匠”(cabinotier)。

这是代表品牌对匠人精神和极致工艺的执着追求。在这里,传统技术与创新思潮交汇,铸就了一个一丝不苟的制表世界。
如今,江诗丹顿将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秉持品牌始创精神,阁楼工匠(Les Cabinotiers)系列创作理念始终延续悠久传统,不计时间和精力,去诠释代表时间艺术的非凡珍品,充分彰显江诗丹顿的精湛技术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追溯品牌历史,1755 年,24 岁的制表师 Jean-Marc Vacheron 在日内瓦成立了工作坊,并签订了第一份学徒契约,这份契约也被视为江诗丹顿的“出生证明”,更让整个表匠教育业态,更加的正规和学院化,为之后的传承奠定了基石。

几十年后,他的孙子 Jacques Barthélémy Vacheron 与极有商业头脑和冒险精神的 François Constantin 在 1819 年携手合作,正式将品牌命名为“Vacheron Constantin”。
François Constantin 在给合伙人的一封信中写下了经典座右铭——“悉力以赴,精益求精”,此话也成为了品牌代代相传的格言。

正因这份坚韧与执着,江诗丹顿成为了纵横两个多世纪而不衰的高级制表品牌。

我看来,制表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工匠们以微米级的精度雕刻机芯、细心雕琢表盘,每一枚手工装饰的时计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历史传奇。

自 1755 年起,工匠大师的精湛工艺在表厂内世代相传,一直传承至今。诉说出令人向往的故事,呈献时间的艺术,彰显品牌艺术大师的成就。他们的双手不但延续了古老手艺,更将时间赋予艺术般的灵魂。

270 年
构建江诗丹顿的多重身份
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在多个维度都做到了极致的制表品牌。
无论是机械设计上的精妙构造、制作工艺上的炉火纯青,还是艺术表现上的审美与想象力,江诗丹顿始终展现出一种顶尖品牌应有的姿态和格局。

尤其是在艺术工艺方面,它始终有着极其高超的表达力。像是珐琅彩绘、机刻雕花、金雕、微缩绘画等等,这些承载着时间审美的技艺,在江诗丹顿的作品中,不仅被完整保留,更被推向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高峰。

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即便已拥有让无数品牌望尘莫及的经典之作,江诗丹顿仍在不断突破创新的边界,不断探索“更远的时间之境”。
几乎每隔几年,它都会推出一款足以“震撼表坛”的巅峰之作。往往不是为了市场实用性而生,而是为了回应品牌对“时间极致”的探索执念。

比如 2024 年表展上发布的那款搭载 63 项复杂功能、集合 2877 枚零件的阁楼工匠系列 The Berkley 超卓复杂功能怀表,又一次把制表世界对“极限”的想象刷新了。
这款作品虽未出现在此次体验空间中,但品牌也以互动装置的形式解释了它的“强悍”,我们稍后细说。

在我心里,江诗丹顿是一位时间的科学家。它用极限级别的制表技术,去描摹天体运转的逻辑,去破解人类对于时间的未知命题。
它也同时是一位热烈的艺术家,用那些精巧繁复的设计,去讲述时间之外的美学与故事。

但这还不够完整。江诗丹顿更像是一位睿智的匠人——他经历了时代更替,始终守着内心的一丝执着,将精微的技艺一代代传下去。270 年过去了,它在坚持技艺传承的同时,反而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精进,甚至赋予这些工艺更强的现代生命力。这种品牌气质,是历经时代磨砺后所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深远。

我之所以对这个品牌如此笃定,其实也源于我自己的佩戴体验。我也收藏了江诗丹顿艺术大师系列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 莳绘腕表。

这只“雪月花”作为江诗丹顿与日本百年漆艺品牌象彦(Zohiko)合作的结晶,不只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次关于四季自然与人文礼仪的诗意致敬。采用日本传统莳绘技法,匠人们以金银粉点染未干的黑漆,在方寸之间晕染出花见、月见、雪见的季节图景。 每一枚表盘,都像一幅细腻的东方画卷,凝聚着时间、文化与手工的温度。

那是一组我非常珍视的作品,它的珍贵不仅在于限量,更在于那种“以技达意”的精神本身——背后既有艺术家笔触下的情感,也有微型机械装置精准运作的逻辑。

除此之外,我还收藏了一些纵横四海系列的作品,比如一枚早期版本的纯金的纵横四海腕表,以及一枚搭载全新 5500V 机芯的世界时版本。
这两款腕表跨越了品牌不同阶段的发展,从中能看见江诗丹顿如何在保留旅行者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功能与美学。 你会发现,它总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所以,对我而言,江诗丹顿不仅仅是腕间的时计,它更是一种关于“极致”的信仰,既是制表领域中最严谨的科学家,又是最具表达力的艺术家,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匠人。

能在这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切换,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与格调。我想,这正是江诗丹顿真正的魅力所在。在我看来,江诗丹顿始终坚持精湛技艺,品牌汇集多种卓越手工工艺,机刻雕花大师、珐琅大师、雕刻大师和宝石镶嵌大师延续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

这份执着源自品牌创始精神,不仅尊重经典传统,更勇于追求创新、超越自我。
自 1880 年,品牌灵感源于“挚停装置”设计,将“马耳他十字”定为徽标,以其精巧结构寓意稳定动力和精准走时。

多年来,品牌不断刷新纪录,从 1955 年为庆祝建厂 200 周年发布了超薄腕表 Patrimony,其厚度仅 4.10 毫米,一度成为世界最纤薄的机械腕表。1992 年,江诗丹顿更推出厚度仅 3.28 毫米的 1755 机芯,用科学精神挑战极限。

无论是 1935 年法鲁克国王(Farouk I)订制的超复杂怀表,还是近代设计的超卓复杂功能腕表,都见证了江诗丹顿对复杂功能的勇敢探索。 这些成果无不展现出江诗丹顿在探究时间本质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追求。


此外,江诗丹顿也将技术与艺术融会贯通。诸如,艺术大师系列(Métiers d’Art)将绘画、雕刻等传统工艺融入腕表表盘,阁楼工匠系列(Les Cabinotiers)则提供一表一创作的定制体验,纵横四海系列(Overseas)则彰显探险与旅行精神。

艺术精神方面,江诗丹顿将制表视为时间的艺术演绎。表盘不仅显示时间流逝,也承载文化符号与故事。品牌长期与各大艺术机构合作,如与卢浮宫共创系列,以艺术大师笔下的图案重新演绎表盘;其艺术大师系列就是时间之上的美学之舞。

在 2025 年江诗丹顿迎来品牌创立 270 周年之际,品牌在上海张园举办了名为“臻途”的限时体验空间,将前面提到的哲学思考具体化、可视化在其中。
整个体验空间的每一处设计都呼应着江诗丹顿的制表美学,去呈现江诗丹顿的制表精髓,承载时间、艺术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臻途之上
探寻时间的答案
如果说,江诗丹顿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是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臻途”体验空间,我们则有幸成为这首史诗的亲历者,而非旁观者。
老实说,在打卡体验空间之前我以为自己对江诗丹顿足够了解,那些“从未间断的制表技艺”、“三驾马车之一”的传奇,早已倒背如流。

但一进入这里,我就发现自己错了。
这趟旅程并非像教科书一样铺陈历史,而是通过7个篇章引领我们重新认识江诗丹顿,就像我一直以来对品牌的感受那样,这趟旅途让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位活了 270 岁的智者交谈,他确实是专注技艺的老匠人,也是严谨的科学家和浪漫的艺术家,但更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哲学家。

在这里,时间、时计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机械,它有形、有声、有温度。

古老匠心
旅程的起点,是“传奇源起”空间。
这里是深邃温暖的红色调,像极了陈年的丝绒和古董钟表盒的内衬。

泛黄的文献、手稿与设计图汇聚,诠释墙壁上那句奠定品牌灵魂的箴言:“Faire mieux si possible, ce qui est toujours possible”(悉力以赴,精益求精)。
这里是整场“臻途”的开始,每处都在诉说着“我是谁,我从何而来”的古老命题。
陈列在展柜中的一枚枚品牌典藏时计,便是这位钟表匠人最有力的物证,比如这枚诞生于 1819 年的 18K 黄金怀表。

黄金表壳上,布满精美的手工雕刻与机刻雕花图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更好”的不懈追求。

如果说这枚怀表展现了品牌的艺术初心,那么另一枚来自 1827 年的跳时怀表,则提前昭示了品牌“科学家”的基因血脉。
在那个指针匀速划过表盘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时代,江诗丹顿的制表大师们已经在琢磨:“时间,能否有另一种读取方式?”

跳时(Jumping Hour)便是他们的答案。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机械结构,小时显示不再通过指针,而是通过一个视窗中的数字盘。每当分针走完 60 分钟,小时盘便会瞬间“跳”到下一个数字。这种简洁直观的“数字化”显示方式,比真正的电子数字时代早了近一个半世纪。

当然,江诗丹顿的 DNA 中,艺术与技术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一枚诞生自 1823 年的三色金怀表,表壳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黄金打造,并镶嵌着温润的凸圆形紫水晶与绿松石。

在那个时代,这般大胆而和谐的色彩与材质运用,无疑是前卫的时尚宣言。这份对美的敏锐直觉,也为日后“艺术大师”系列的诞生埋下华丽的伏笔。
从 1755 年那份学徒合约,到奠定品牌精神的座右铭,再到这些早期杰作,“传奇源起”空间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它告诉我们,江诗丹顿这位“匠人”的悠久“臻途”,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对科学、艺术与匠心并行的无尽探索。


滑动查看更多
科学家
步入“超卓制表”空间,周遭光线被瞬间吸走。
空间中的放大展示装置与互动设备,像是解剖时间的精密手术刀,让观者可以洞悉那些肉眼难辨的微型组件、精密结构的极致美。

时计中绝对的主角,无疑是于 2024 年横空出世、开篇提到的 Les Cabinotiers 阁楼工匠系列 The Berkley 超卓复杂功能怀表。
说它是“人类机械工艺的巅峰之作”绝非虚言,在其身躯内跳动着一颗由 2877 个精密零件构成、堪称人类机械工程学巅峰的复杂机芯。
这颗“心脏”驱动多达 63 项复杂功能,一举刷新了由江诗丹顿自己在 2015 年凭借 Reference 57260(拥有 57 项复杂功能)所创造的世界纪录。

江诗丹顿的伟大之处,绝不在于数字的叠加,而是其敢于挑战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
在这 63 项功能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品牌全球首创、基于中国传统历法研发的中华农历万年历。

公历是纯粹的阳历,周期稳定,机械实现相对容易。而中国农历是复杂的阴阳合历,它既要看月亮又要研究太阳,同时还包含着天干地支、十二生肖、节气等独特的历法体系。
要将这样一套充满哲学与自然智慧,却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历法,完整地用机械结构进行精准、自动的呈现,其难度是指数级的。
这背后,是江诗丹顿制表大师们长达十一年的呕心沥血。他们不仅是钟表匠,更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工程师。

当你在表盘上看到甲辰、闰二月、惊蛰这些熟悉的字符,经由纯粹的机械之力,在腕间自动跳转时,那种震撼会让你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时计不仅是时间,更是文明”。
除了中华农历万年历,Berkley 怀表上的其他功能同样技惊四座。
西敏寺钟声报时,能以四个音锤敲击四个音簧,奏出悠扬悦耳的旋律;球形浑天仪式陀飞轮则仿佛微缩星球,通过三维旋转,以更优雅全面的方式对抗地心引力。

当你正惊叹于 Berkley 怀表时,请不要忘记江诗丹顿的今天,是因为他们对复杂功能的探索持续了两个多世纪。
例如 1929 年为埃及国王福阿德一世(King Fuad I)打造的传奇怀表,就已集成了大小自鸣、三问报时、万年历、双追针计时等多项功能。

为“汽车大亨”詹姆斯·沃德·帕卡德(James Ward Packard)定制的一系列时计,更是将星空图、时间等式等复杂功能融入其中。

江诗丹顿于 1918 年制作的 20K 黄金怀表。珐琅表盘,30 分钟累积计时,大小自鸣,二问和半刻问报时,机刻雕花表底盖以蓝色珐琅绘有 James Ward Packard 的姓名缩写。
当然,还有其他众多阁楼工匠系列作品都是最好的例证。

据说在 18 世纪的日内瓦,那些技艺最高超的制表师们,都栖身于城市建筑顶层的阁楼中。那里光线充足,远离喧嚣,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钻研技艺,挑战极限。
今天,“超卓制表”空间所呈现的一切,正是对这份源自阁楼的、从未熄灭的探索之火的最高致敬。
艺术家
如果说“超卓制表”空间是理性的、深邃的,那么当我们步入“艺术大师”与“携手卢浮宫”的展区时,便来到了一座流光溢彩的艺术馆。
展区的设计本身就充满诗意,一条象征着时光流转的“知识长河” 蜿蜒其中,串联起品牌引以为傲的四大装饰工艺——手工雕刻、珐琅彩绘、机刻雕花与珠宝镶嵌。

手工雕刻是让金属鲜活起来的技艺。工匠手持雕刀,心、眼、手合一,在坚硬的金属表面上推、切、挑、旋,创造出浮雕般的层次。一刀之差,可能就是杰作与废品的距离。

展区中,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Les Masques 面具“中国面具”腕表便是这种技艺的绝佳范本。

表盘中央以手工雕刻的面具进行装饰,再运用金属喷镀工艺雕刻微型铭文,极致细腻的手法致敬中国文化,亦赋予金属以生命力。
珐琅彩绘工艺是与烈火共舞的艺术,全球目前也只有少数工艺大师能掌握它的精髓。

“中国龙”腕表
特别是掐丝珐琅工艺,工匠需先用细如发丝的金线“勾勒”出轮廓,再用极细的画笔,将研磨成粉末状的各色珐琅釉料填入其中,再送入超过 800 摄氏度的高温窑炉中进行固色。每次烧制都像一场豪赌,不同颜色的釉料熔点各异,烧制时间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色彩浑浊、气泡甚至龟裂,一件色彩丰富的珐琅表盘,往往需要经历数十次“火焰洗礼”。

品牌这种极高难度的工艺去致敬各种源远流长的人文艺术,比如 Métiers d’Art 艺术大师系列 Mercator 墨卡托“泰国地图”腕表:

Métiers d’Art 艺术大师系列Fabuleux Ornements 传奇装饰“印度手稿”腕表:

你能从中看到生动呈现的传说、山海、花鸟虫鱼,时间在走,腕表里的美却是永恒,这便是珐琅的魔力。
机刻雕花,是一种充满韵律感的古典艺术。

这一技艺并非自动化生产,工匠需操控古董机械,引导雕刻刀在金属表盘上刻画出规律而繁复的几何图案,如麦穗纹、巴黎钉纹、太阳放射纹等。只有熟练的工匠与机器完美协同,才能精准打造出精致、重复、节奏感强的纹饰。

18K 黄金怀表,半透明珐琅表盘以放射状机刻雕花装饰。

Égérie 伊灵女神系列月相腕表,表盘装饰着由织锦技术打造的“褶皱”纹饰。
滑动查看更多
珠宝镶嵌看似最为璀璨,实则同样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审美。

无论是爪镶、包镶,还是难度极高的“雪花镶”,工匠都需要在显微镜下,为每一颗钻石量身打造镶座,并精准地调整其角度与位置,以求最大程度地捕捉光线,同时确保佩戴的舒适与牢固。

卡里斯泰 Kallista 全钻黄金腕表由一整块金锭雕琢而成,共镶嵌了 118 颗总重达 130 克拉的祖母绿式切割钻石。(图为复刻品)
而将这些艺术工艺推向新高度的,是江诗丹顿与卢浮宫博物馆的合作。

试想:如何将卢浮宫中那些宏伟的、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雕塑与文物转译到表盘上?
如何表现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上那被海风吹拂的衣褶质感?
如何再现古波斯苏撒宫殿里的雄狮浮雕那肌肉贲张的力量感?



滑动查看更多
这些时计作品,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哲学家
走过理性与感性的殿堂,旅程的终点,我们来到“时空臻途”。
太空一样的深邃黑暗和静谧,巨大的环形幕墙上星河流转,这是江诗丹顿作为“哲学家”的沉思空间。

在这里,一枚诞生于品牌的 250 周年 Tour de l'Ile 腕表陪伴着我们。
品牌把它安置在这里实在巧妙,它不仅是一枚时计,更能看作一座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微缩天象仪。

它拥有正反两个表盘,集成了包括三问报时、陀飞轮、万年历在内的 16 项复杂功能。而与此处的精神最为契合的,是其卓越的天文显示功能。
翻转表壳,北半球星空图出现在蓝宝石水晶之下,呈现恒星的相对位置与运动轨迹。
日出日落、星辰的东升西落,透过这枚时计,都化作了佩戴者可以随时低头俯瞰的个人风景。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处更好玩也最走心的地方——
一个可以为你定制星空的装置。
观众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对你生命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与地点,然后就能定制出那一刻、那一个地点的星空图。

对我而言,这是整场展览最令人动容的时刻。
时间数据、宇宙规律,化作了与你紧密相连的、独一无二的星辰排列。
这种极致理性带来的浪漫,或许就是“臻途”的真正含义。这不仅是江诗丹顿对机械精准、艺术美学的追寻,更是对时间之于“我”的意义的追寻。
时间无形,却被人类想方设法记录,但或许最佳的方法,是被刻在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里,刻在你我心里。

感受过这个空间之后,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意识到江诗丹顿不仅仅是一个高级腕表品牌,更是一种关于时间的信仰和理念的化身。
在“臻途”限时体验空间中,时间不再只是指针划过刻度的物理单位,而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可以被探索、被表达、也被继承的文明载体。

这里没有直接解题,却处处是答案。
机械的运转逻辑、复杂功能的排列组合,是江诗丹顿作为“科学探索者”对宇宙秩序与时间奥秘的回应。

而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呈现,则让它在“艺术诠释者”的身份中游刃有余,用腕表承载文明的记忆与想象;更重要的是,它始终没有忘记作为“匠心传承者”的初心,将技艺一代一代精进流传,以人之手,抵达时间的极致。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看似抽象的问题:“时间是什么?江诗丹顿又是什么?”在走出这个空间的一刻,我仿佛得到了一个具象的答案——时间,是一场无止境的追问,而江诗丹顿,正是那个永不止步的探路人。

它用 270 年的沉淀,告诉我们关于精密、关于美、关于传承的答案。江诗丹顿则化身为时间艺术的载体。它告诉我们,这个品牌的“臻途”永不止步,它在传统与创新的交汇处,不断前行,续写着对卓越制表的执着追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文字为博主原创。
本期文字助理:Milo、Quinn
向来不毒舌,内心充满爱的「吉良先生」微信公众账号,会精选过去未来从前以后的所有时尚界、美容圈、科技业,以及旅行、美食等相关生活领域里的有趣内容。基本是一个无节操也不靠谱的资讯平台,甚至偶尔偷懒时会以(自认为)迷人的嗓音来跟大家插科打诨。
另外你也可以关注我们新开的公众号「衣首包办」,搜索“衣首包办”、“Chic_Office”或者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点击下面的文章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