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代置业(Contemporary)面临的困境以及这次“自救”尝试的前景。
"核心问题:百亿房企的资金困局"
“百亿房企”陷入资金困局,并非孤例,而是当前整个房地产行业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主要原因包括:
1. "市场下行:" 销售端受宏观经济、居民收入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销售不畅,回款困难。
2. "融资收紧:" 在“三道红线”等政策以及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背景下,房企获取外部融资(尤其是高杠杆的美元债和国内银行贷款)变得极为困难,资金链持续承压。
3. "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 许多房企过去依赖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扩张,积累了大量债务。当销售和融资受阻时,高利息和刚性兑付压力巨大。
4. "项目层面问题:" 部分项目可能存在去化困难、成本控制不力、前期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现金流断裂。
"当代置业的困境"
当代置业作为曾经的“网红”房企,近年来也深陷其中:
"债务压力巨大:" 既有大量的境内、外债务到期压力,也有持续的利息支出。
"销售大幅下滑:" 市场对其产品的信心减弱,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显著下滑。
"现金流
相关内容: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郑扬波) 10月11日,当代置业(1107.HK)发布公告称,为了继续支持当代置业,预计未来3个月内,当代置业的控股股东张雷以及执行董事张鹏向公司提供8亿元的股东贷款。
当代置业是房地产开发商,2000年成立,于2013年在港股上市。当代置业的标志品牌MOMA曾荣获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公司发生了什么,为何要股东贷款?是资金不够,还是单纯地注入资金?
10月11日的另一则公告似乎能这些问题。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票息为12.85%的优先票据(美元债)将延长至2022年1月25日,涉及金额约16亿元(2.5亿美元)。对此,公告解释,此举措是为了改善公司的流动性、现金管理和避免潜在的偿付违约。
16亿元的债务逾期不还,而大股东借款的8亿元,远远不够。近一个月来,当代置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不理想,跌幅38%,且低于1港元的股价已持续半年。截至2021年10月15日,股价低至0.35元/股,成为公司上市以来股价最低的一天。

(当代置业股价 截图来源:Wind)
万得数据显示,当代置业将在2022年2月26日另外有一笔12.8亿元的债务到期,利率为11.8%。
也就是说,如果10月11日的债务延期申请被通过,那么当代置业在2022年的1月25日至2月26日这一个月,将面临集中还债的压力。
2021年半年报显示,当代置业营业收入约95.4亿元,同比增长约9.6%;归母净利润约为4.5亿元;账面上的现金及等价物约136亿元。
这136亿元是流动资金,为什么还不够还16亿元的债?
巨额债务或是原因之一。截至2021年上半年,当代置业流动负债661.8亿元,短期债务及一年内到期的债务93.47亿元,公司有174.25亿元的资金处于受限状态中,占总资产的17.7%。
当代置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踩中地产行业中的“三条红线”;净负债率93%;非受限现金短债比1.46,短期内,当代置业的现金短债比的安全系数较高。(记者注:“三道红线”是2020年8月提出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不过,当代置业在2021年上半年内共融资42亿元,其中长期借款达34亿元。一位审计从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金短债比是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企业长期借款不足一年时,则长期借款会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中,或许会增加未来现金短债比的风险。这种操作(大量增加长期借款)或是把风险转移到未来。
近期来看,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当代置业。新力控股(2103.HK)、花样年(1777.HK)这样的百亿地产商也有类似情况。10月4日,花样年发布公告称,13亿元(2.06亿美元)的美元债违约,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现金流271.78亿元。10月11日,新力控股发布公告称,10月18日到期的16亿元(2.5亿美元)的美元债可能会违约,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现金流140.37亿元。
责编:杨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