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一下品牌的分类以及品牌进阶的策略。
"一、 品牌分类"
品牌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按产品/服务类别划分 (By Product/Service Category):"
"消费者品牌 (Consumer Brands):" 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品牌。例如:可口可乐、耐克、苹果、海飞丝。
"商业品牌 (Business-to-Business Brands / B2B Brands):" 面向其他企业或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品牌。例如:IBM、西门子、SAP、德力西。
"零售品牌 (Retail Brands):" 零售商自有品牌,在零售商的商店中销售。例如:沃尔玛的“惠宜”(Great Value)、宜家的“MAKET”。
"服务品牌 (Service Brands):" 提供无形服务而非有形产品的品牌。例如:星巴克、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服务)、海底捞。
"2. 按品牌架构划分 (By Brand Architecture):"
"主品牌/母品牌 (Parent Brand / Master Brand):" 公司旗下所有品牌的总称或核心品牌。例如:宝洁 (P&G) 是主品牌,旗下有汰渍、海飞丝、潘婷等子品牌。
"子品牌 (Sub-brand):" 在
相关内容:
关于品牌的分类一般可分为两种,即白牌和品牌。

白牌:指的是由中小厂商生产、无知名品牌背书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依赖高昂的营销成本和广告轰炸,而是通过供应链效率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满足市场最真实的需求。
白牌商品的核心优势在于:低价、实用,以及渠道驱动。它们没有规范的进货渠道和固定的盈利区间,到终端商手里,利润空间更大。
白牌崛起首先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中国有遍布大江南北的产业带,目前有100多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带工厂拥有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且没有高成本的营销、分销或运营费用,能够挤掉一部分品牌溢价,成为大牌平替。
然而,白牌也存在明显局限性:缺乏品牌背书,部分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信任度低。由于缺乏品牌溢价,白牌的利润空间有限,厂商难以积累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或市场拓展,一旦遭遇原材料涨价或其他风险,很容易被淘汰。
白牌严格从品牌的角度上来看,不能算作是品牌,但是它可以作为品牌的对照相,具有参考比对价值。
品牌:按照时间发展的长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品牌类型:分别是“网红期品牌”、“少壮期品牌”和“常青期品牌”。这样分类的好处在于每个阶段中的品牌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便于我们分别采取相应营销对策。
1、网红期品牌:
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精准捕捉市场趋势、利用新兴渠道快速崛起的品牌,其核心特征是敏锐抓住流量红利,在利基市场找到突破口。
这类品牌擅长将产品转化为能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并易于在社交媒体自传播的“热梗”的能力。
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如果一个新品牌不能在初始阶段成为一个网红品牌,则大概率也很难往后走。
网红品牌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竞争力。许多网红品牌因过度依赖单一渠道或爆款产品,未能及时构建完整的品牌体系和产品矩阵,最终随着流量红利消退而淡出市场。
网红品牌期按照时间定义可以为:1到5年的初创型品牌。

2、少壮期品牌:
少壮品牌特指那些已经度过品牌初创期,进入相对稳定成长阶段的品牌。如同人步入青年期,这些品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品牌认知和稳定的商业模式,正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这类品牌通常已建立了核心产品线和基础用户群,开始从细分市场向更广阔的市场领域扩张。
少壮品牌的另一个特点是开始构建系统的品牌架构和视觉识别。如元气森林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不仅持续扩充产品线,还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和品牌语言,强化了品牌识别度。同时,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生产基地,完善供应链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少壮品牌的核心任务是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品牌资产。这一阶段的品牌需要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建立更加稳健的经营体系。
少壮品牌期按照时间定义可以为:5到10年的成长型品牌。

3、常青期品牌:
常青品牌是那些至少经营了10到20年,获得了行业领先地位,并且成功跨越经济周期的品牌。它们不再简单追逐市场热点,而是通过定义行业标准和塑造消费文化来保持领先。
这类品牌的核心能力是持续创新与抗周期发展,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技术变革。
如华为是常青品牌的杰出代表。从1987年创立至今,华为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和市场考验,从最初的电话交换机代理销售,到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之所以能够保持常青,关键在于其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6个研发中心。
华为的品牌发展路径展示了常青品牌的典型特征:从B2B业务向B2C业务成功拓展,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稳步推进,从技术追随者向技术引领者华丽转身。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家电巨头海尔。从1984年创立至今,海尔经历了从产品质量导向(砸冰箱事件)、服务导向(五星级服务)、国际化导向(出海战略)到生态品牌导向(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次转型。每次转型都体现了海尔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主动变革的勇气。
常青品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和人才培养体系。阿里巴巴从最初的B2B电商平台,发展至今已形成涵盖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等多元业务的数字经济体。其独特的合伙人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常青品牌还善于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同时,持续焕发品牌活力。如云南白药从1902年创立至今,在保持传统中药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产品边界,从传统白药到牙膏、护肤品等大健康领域,使百年品牌持续焕发新生机。
常青期品牌的营销重点是时刻关注品牌的年轻化沟通策略,要时刻关注消费文化的时代性变化,在保持品牌基因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和手段。

品牌从白牌到常青的进化过程,本质上是价值创造逻辑的根本转变——从提供产品功能价值到构建深层用户关系。
白牌阶段,核心是供应链效率和渠道驱动,竞争的是成本控制和市场反应速度。
网红品牌阶段,核心是趋势捕捉与流量运营,通过情感共鸣与社交传播建立初步品牌认知。
少壮品牌阶段,核心是体系构建与用户深耕,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品类拓展,从流量获取转向用户关系深化。
常青品牌阶段,核心是生态构建与周期驾驭,通过持续创新和品牌文化建设,形成跨越经济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进化路径并非线性不可逆。市场竞争中,不乏已建立相当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因未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而衰落的案例。同时,成熟的常青品牌也常常通过孵化或收购新品牌,保持组织的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