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您提到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埃塞俄比亚,特别是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周边地区,近年来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设立了众多工厂,其中就包括为国际市场(包括美国市场)生产名牌女鞋的工厂。
这些工厂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成本优势":埃塞俄比亚拥有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为优惠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寻求成本效益的制造业企业。
2. "熟练劳动力":埃塞俄比亚拥有庞大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并且许多工人具备一定的制鞋业技能。
3. "贸易协定优势":作为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AGOA)的受益国,埃塞俄比亚出口到美国的许多产品(包括服装和鞋类)可以享受关税减免,这大大增强了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4. "供应链发展":随着中国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埃塞俄比亚的制鞋供应链也在逐步完善,包括皮革加工、组件制造等环节。
5. "品牌合作":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或其代工厂可能会选择在埃塞俄比亚设厂,或者与当地工厂合作,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成本优势进行生产。
这些工厂生产的鞋子,经过质量检验后,会通过国际物流运往美国,供应给各大零售商和消费者。这确实是中埃经贸合作以及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布局调整的一个缩影。
相关内容:
7月30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方工业园内的一家中餐厅,20岁的焦马里(左三)在厨房里干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部郊外的东方工业园,占地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有85家企业入驻,行业涉及纺织、服装、制鞋、钢筋、水泥、制药、汽车组装等。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青年报 李隽辉/摄

7月30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东方工业园内一家中国制药厂,27岁的中国员工汪红梅为当地雇员讲解液相色谱器械使用要领。整个实验室共有4名中方员工和18名当地雇员。2014年,一些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项目中,当地员工人数就占到90%。而目前在建的华坚工业园生产女鞋的工厂内,中非工作人员的比例达到1:20以上。

东方工业园内一家汽车组装厂,18岁的贝亚姆(右)在生产线上工作。来自杜卡姆镇的贝亚姆已经在力帆汽车公司的整车组装生产线工作一年了。除节假日外,他每天工作8小时,每个月可以拿到1800比尔,约合人民币440元,当地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在300元人民币左右。

7月31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家中国民营制鞋工厂——华坚鞋厂,下午的工作开始前,当地雇员用中文喊着“一二三四”列队集合,合唱厂歌,还会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今年27岁的杰米斯中文名叫“上海”。他是华坚集团201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第一批本地雇员,6年里从一线员工干到工厂的经理助理,负责两国员工的协助沟通。杰米斯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现在每月工资30000比尔,约合人民币7000多元。

东方工业园的中国纺织印染厂,当地雇员在整理废弃的布头。来自中国的技工吴云飞在这里负责纺织机开机前的准备工作。虽然不懂英文,但他与当地雇员相处得很好,“说不清楚的就靠‘比划’,都能懂。哪怕是最简单的微笑,能让对方感受到善意,就足够了”。

华坚鞋厂的制鞋流水线。据华坚集团官网介绍,每年约240万双包括NineWest、GUESS 在内的品牌女鞋带着“Made In Ethiopia”(埃塞俄比亚制造)的标签,从这里流向美国市场。

附近赶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鞋厂负责招聘的阿耶勒每天上午都要填写六、七十人的工作申请。工业园门口红底的电子屏上,播放着“中非友好、合作共赢”8个汉字。

工人在食堂吃午餐,吃的是当地的特色主食英吉拉。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当地雇员下班刷卡回家。

刚进工厂的实习生在结束了车间的参观后,回到学习区。

午饭过后,女工在厂区的草地上晒太阳聊天。

晚饭过后,有工人自觉在工厂加班,还可以拿到加班费。

东方工业园宿舍区,当地雇员在工作结束后踢球。

下班后的当地雇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上过高中,80%来自当地农村。

24岁的马希莱在工厂担任品管助理。

工厂安保人员卡鲁图穿着中国国内常见的安保制服。

为了方便员工上下班,工厂新买了大巴车,在道路修好后即将投入使用。

鞋厂工人在2015年启用的新厂区内工作。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预测部负责人哈立德·侯赛因认为,埃塞俄比亚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投资增加以及工业园建设。由于中国在当地的工业园区的样板效应,埃塞俄比亚政府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目前已有的十多个工业园中,多个由中国公司承建运营。 中国青年报 李隽辉/摄 品照片,看天下——关注“守候微光”(微信号:zqbsyb)
